18日,2024第八届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在“中华诗城”重庆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精彩上演。本届诗歌节以“长江之歌 诗盛三峡”为主题,旨在以诗为媒、以文会友,向海内外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全景呈现奉节的诗意山水和人文风情,进一步擦亮“中华诗城”金字招牌。
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白帝城头春草生,北人陌上动乡情。城高绝塞楼,渐拟放扁舟。诗即歌,歌即诗,诗歌就是歌诗。写出来、读起来、唱起来。2024第八届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在“中华诗城”重庆奉节的举办,再次让中国诗歌进入大众视野。不管是中国古诗、现代诗,还是西方诗歌作品,让更多人懂得、读到、“走起”,是基本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功能的体现。国际诗歌节,是诗人以文会友、同行交流,更是诗歌与大众相互走近、彼此读懂。这一点,有了好山好水好风光和厚重人文历史的铺垫、映衬和沉浸,效果或许会更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有很多“无题诗”,据说都是晦涩难懂的,然而越是难懂,越有人想要懂,读着读着就懂了,这就为文学经典和经典文学的魅力。很少有人因为李商隐的诗不好懂,而不读李商隐。相反,当代诗坛颇有些诗人以写作让当代读者读不懂、看不明白的新诗为能事,宣称自己的诗歌是写给未来的“一千年以后”的人们看的。这种自信和傲娇很是值得钦佩。然而如果仔细比较一下,会发现李商隐诗歌的难懂,是因为诗句背后何所指具有不确定性,丰富、迷离而耐人寻味,这恰恰是文学本身带来的解释空间和想象空间博大壮美所致,至于诗句本身内部的表意系统是完整的自足的能够立得住的。
反之,个别当代诗作的问题则在于字词句的组合方式乖张而别扭,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不好好用词造句说话,牛鼻子插葱,羊背上煮咖啡,糜子地里收玉米,让人不知所云。这样的句式和表达,不仅古人看不懂,今人看不懂,后人就更迷糊了,因为毫无章法可言。诗即思,早在古希腊人那里,诗歌就是对世界的“模仿”,对生活的再现,但绝非胡言乱语、颠三倒四,而是一种更富有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这也是为什么希腊史诗和唐诗宋词元曲,以及龚自珍、秋瑾、毛泽东、郭沫若、臧克家、郭小川、贺敬之、何其芳、海子、顾城、北岛、食指等人能够走进一代代读者心中,成为学校课堂和家庭书房的必选精品。诗歌节所要展示和呈现的,当然是当代诗歌中能够打动读者、激动人心的好作品。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诗歌就是民间和庙堂之间共同唱响的乐音。兴观群怨都可以,唱念做打也是诗。流行歌曲也罢,京剧秦腔川剧也罢,都有着悠远的中国诗歌文化精神的传承。以诗歌节为契机,让山水人文景观诗意绽放是很重要的方面,反复吟诵古今中外的诗人歌咏当地名胜古迹的诗作也很重要,不少地方都会将背诵经典名篇作为赢得免费门票的条件,很热闹也有传播效果。但还是吃老本,从诗歌与时俱进、古今转型的需求看,今天需要写新诗,写更贴合时代气场的能够让大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新诗。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诗歌是时代生活和人民心理的真实写照,在今天这样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广大诗人更要扎根大地,为人民写作、为时代放歌,也正因此,更应该树立“向下写诗”的意识。就像诗人卢卫平在其《向下的诗歌》一文中所表示的那样,自己的诗歌是向下的,“这里的‘下’,是乡下的下,是高楼底下的下,是下里巴人的下……在这些‘下’里,有我泥土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有在深夜大街上修鞋匠,有在另一个世界日夜牵挂我的母亲。”向下扎根、向下写诗,才会与人民同心相应、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生活向上向好。对那些向下“写诗”的人们,社会应该给予更多尊崇,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授予更多基层文学素人是个不错的导向,举办国际诗歌节,让更多普通诗人登场亮相、诗集畅销,也倍显好诗易懂的文化气象。(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