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要走好中国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必须坚持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党建引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严守耕地数量,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工程”,将其纳入党委工作全局,持续探索多元化、可持续增收模式,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稳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切实发挥阵地作用。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抓好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所感所及,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人居环境、公共设施、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第一仗”,从“脏乱差”问题清理整治这件实事入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提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方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发展,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