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过度医疗”绝非小事,该“踩刹车”了

2024年11月26日16:00

来源:大河网

据11月24日媒体报道,记者今天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在今年飞行检查中,国家医保局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对自查自纠敷衍应付,对已提供清单的问题不主动自查整改。国家医保局公布部分典型问题,涉及7家医院。典型问题包括超标准收费、过度诊疗、分解收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存在82项问题,涉及违法违规金额3466.7万元。可该院在规定时间内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金额却为0,严重存在着自查自纠敷衍应付,对已提供清单的问题不主动自查整改,履行自我管理的主体责任严重不到位,且涉及金额触目惊心。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极具讽刺口吻的名句,道出的也就是“看病贵”问题。不可讳言,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祛病消痛,皆肩负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之使命。而“过度医疗”,不仅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直接削弱了群众的获得与幸福感。“过度医疗”绝非小事,危害不可小视,是到了为其踩刹车的时候了。

《人民日报》曾在《过度医疗猛于虎》一文中报道: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根本没有治疗价值,仍在拼命开药。对于患者来说,身体上的折磨有时不是最痛苦的,为了看病而掏空的“家底”往往更让人崩溃。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诊疗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病情不同,诊疗不同,所收费用不同,患者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但过度诊疗、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串换项目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实给人防不胜防之感,让人特别难以接受。

近年来,国家医保部门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不预先告知、以上查下、交叉互查”的飞行检查制度,上线智能审核和监控拒付系统,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发现虚假住院,推广DRG/DIP付费模式(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等种种举措,有效遏制了一些医药机构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但过度诊疗、重复收费等乱象,在个别医疗机构依然存在甚至于还很严重。如官方通报的7家医院和曝光出来的典型问题,危害甚大,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歪风不刹,正气难升。国家卫健委一再强调严查过度诊疗、重复收费、小病大治等问题,针对涉事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想轻描淡写、轻轻放下,是不可能的。一查到底、严肃问责追责,这是公众对事态走向的关切;让看病更高效、就诊更有序、检查更透明、收费更合理,把每一分救命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是老百姓乃至全社会的普遍期待。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针对医疗领域的顽疾,监管部门除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让“飞行检查机制”掷地有声外,积极主动履职尽责,抓实抓细日常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医疗领域专业性强、门槛相对较高,在信息差和知识差的壁垒下,更加需要来自行业和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是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发生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绝不能等闲视之。(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