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享有“东方圣城”美誉的济宁曲阜盛大开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山东作为文化大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山东聚焦“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深耕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内涵,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致力于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品牌的塑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担当。
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彰显着华夏文明。齐鲁大地,钟灵毓秀,孕育了孔子、孟子、墨子等众多先哲圣贤,儒家思想在这里诞生并传承千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山东的瑰宝,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山东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通过“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古老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与文化交融,从泰山封禅到黄河文化的孕育发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容,借助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跨越时空,走进了广大民众的视野。
守正创新,打造齐鲁文化新高地。在挖掘齐鲁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山东坚持守正创新,以新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一方面,深入研究儒家思想中的 “仁、义、礼、智、信” 等核心价值观,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在社会道德建设、教育理念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让古老的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注重挖掘齐鲁文化中的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山东剪纸等民间艺术,通过创意设计、产业开发与数字化展示,使其成为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符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科技赋能,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文化新场景。为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山东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模式。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在博物馆展览中引入 VR 技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文化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旅游服务。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以 “好客山东” 品牌为引领,深入挖掘各地的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像曲阜的 “三孔” 景区,不仅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圣地,更是山东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名片,通过举办祭孔大典、儒家文化研学游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在文化与教育融合方面,将齐鲁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教材,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提升文化软实力,让齐鲁文化成为靓丽名片,成为文化交流的窗口。通过“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及一系列文化创新举措,山东新时代“文化泰山”的品牌熠熠生辉。从国内来看,山东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全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标杆省份。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山东,感受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众多文化企业在山东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文化产业集群,如青岛的影视文化产业、济南的数字文化产业等。从国际上看,山东以孔子学院、“齐鲁文化丝路行” 等为平台,积极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山东的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认可,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文化“两创”立起山东“文化泰山”品牌。打造文化泰山的品牌并非一蹴而就,仍需持续努力与深耕细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山东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文化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文化创新的投入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山东才能在文化 “两创”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立起一座巍峨耸立、底蕴深厚的文化泰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山东文化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