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25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共298.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7%,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 : 1。
又一年国考季如期而至,258.6万国考实际参考人数再一次上演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热辣滚烫,有网友称“国考热是学而优则仕思想的思想遗毒”,有网友感叹:“说到底,还是大学生就业难”,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口水仗”。
近年来,“公考热”早已屡见不鲜,体制内“稳定性强、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的三大神话,让考公入编成为了许多青年才俊的“首选”,更有甚者,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逢招必考成为专业的“考碗族”,而“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网络流行语正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试问,考公更看重什么?考公要么是就业的现实需求,要么是理想在召唤。而究其考生对编制痴迷的背后,既有体制内稳定生活的诱惑,又有考公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设计,只要符合报名条件,靠笔杆子、真本事入围,凭综合能力素质冲关,而“逢进必考”的招考模式,构建了摒弃人情因素和裙带关系的“竞技场”,无疑才是让无数青年学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强心针”。
参加国考本就是一种就业选择,无所谓对错,无关功利。而258.6万国考大军背后,实则是公众对社会公开公平公正就业机会的殷切期盼。事实上,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公务员,综合素质能力自然非常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公众自然乐意看到越来越多的能人、贤人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挺起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硬核脊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58.6万国考大军背后呼唤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更需要社会各界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共同努力。在提高就业政策的前瞻性上下功夫,在完善全方位就业服务上想办法,在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上做文章,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更加平等就业、高质量就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才能真正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