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接到一位细心听众的反馈,反映在使用某款自称“新华字典在线字典”的网站时,发现多音字读音错乱频出等问题。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在线字典网站打着“新华字典”旗号,吸引用户点击访问,但实际提供的内容错误百出,有的字音字形有误,有的词语释义不当,提供的例句更是前言不搭后语。
“在线字典”俨然成了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在网络上类似于在线新华字典、新华字典在线、在线汉语字典、字典网、我爱查、查典等字典查询网站比比皆是,这也难怪,在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今天,“在线字典”受到热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在线字典”的火爆程度来看,说明人们需要这样便捷的服务。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线字典”竟然都是“李鬼”,正在把“诲人不倦”演变成“毁娃不倦”。网站大都以字典业务为引流手段,开展范文下载、教育培训、起名测字等收费业务。此类网站大多无专人维护,缺乏安全保障,容易被不良网站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存在泄漏风险。而最为关键的则是,冒用权威字典名称、字音字形错误百出、词语释义不当、例句前言不搭后语。一些在线字典网站以“新华字典”的名义吸引用户点击访问,实际提供的内容却错误百出,这无疑是对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的误导与伤害。
知识的传播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任何以牟利为目的而忽视其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行为,都是对知识的亵渎。在线字典作为知识的载体,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学习与理解。相关部门与机构必须加大监管与审查力度,确保在线字典的准确性与权威性。误人子弟的“在线字典”必须下线,不能为了赚钱没有底线。对于文化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而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净化网络文化空间,将那些冒牌的、侵权的、漏洞百出的“在线字典”一网打尽。
我们也要看到,“李鬼”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除了其自身的欺骗性外,还与市场服务不足的因素有关。除了需要监管部门的查处之外,在线字典多是“李鬼”,“李逵”不能掉线,“李逵”何不在线?《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是一个国民品牌了,《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由政府来主导编的字典,其有着广泛的实用性、使用性、适用性。这个市场被“李鬼”占领,不如“李逵”出面占据市场。人们被“李鬼”欺骗,也说明人们需要“在线字典”之类的服务,网络时代,《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版权部门不妨也开展线上服务,比如可以打造自己的网站,设计自己的小程序,设计自己的APP,既能正规的服务群众,也能赚取一定的商业利益,可谓是一举双赢的事情。
在线字典毁娃不倦,何不让“李逵”赶走“李鬼”?(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