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AI医生,要“大胆走”更要“谨慎行”

2024年12月04日11:58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家研发机构称,即将上线一款“AI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AI医生通过“阅读”医学文献、“诊疗”虚拟病人,不断自我进化,未来有望介入真实的医疗应用场景。公开资料显示,这一大模型目前并未投入医院实际应用。不过,AI技术在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浙江,乌镇智能医院自去年开放以来,不到10名医生与一批智能导诊机器人,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患者;在上海,一支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

不管是AI医院还是AI医生,其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可以节约医生资源,降低劳动强度,压缩诊疗时间;比如,作为一种智能技术,AI医生能够通过既往数据分析给出结论等等,可以做到“博古通今”,而人类医生的大脑显然没有这种功能。

但是,AI医生,要“大胆走”更要“谨慎行”。未来,AI技术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是个未知数,或者说会是“最大的可能”。不过,就眼下而言,AI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有不少难以预料的可能。技术再好,也因为是“刚刚出现”具有风险性。比如,现在的AI创作就是一例,比如有人用AI写新闻,出现了不少“虚假的新闻”,它会添枝加叶,甚至是杜撰内容,前段时间不就出现了“某地地块拍卖的虚假新闻”吗?那是AI创作出来的,引起了关注。再比如,有人尝试借助AI撰写科普文章、健康知识,结果将一些道听途说甚至是存在危害的民间偏方写进了文章里。这至少说明AI是存在缺陷的。

道理是一样的,AI当医生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其借助大数据分析既往病历给出的结论和治疗方法,也会出现“偏听偏信的情况”。因此说,我们既要让AI医生“大胆走”也需要“谨慎行”,目前只适合作为一种辅助诊疗的手段,切不可因为医生忙碌对其大撒把。现阶段不妨先让AI医生当个“实习生”。即便AI能大幅提升看片、审方、诊断等医疗工作的效率,最后“拍板”的仍需要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我们多尝试,多检验,多观察,等到技术彻底成熟的时候,再推而广之。

AI医生的发展需要遵循严格的科学原则和伦理规范。虽然AI医生可以通过“阅读”医学文献和“诊疗”虚拟病人来不断自我进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在真实场景中立即发挥出最佳作用。因此,在将AI医生应用于真实医疗场景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稳定、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