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博主在参观巢湖市博物馆时,发现展柜内的三件象牙文物竟然发霉了,其中一件象牙笏板更是全身布满霉斑。这一场景不仅令博主深感痛心,更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12月3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巢湖市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对这三件象牙藏品进行了清理,并承诺对博主提出的一些错别字、管理不善等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价值。然而,巢湖市博物馆内的象牙文物竟然发霉,这一事件无疑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严重警示。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博物馆作为文物的守护者,理应承担起保护文物安全、传承文化精髓的重任。然而,从此次事件来看,巢湖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显然存在严重疏漏。
文物发霉这一事实本身暴露出博物馆在文物保存环境上存在问题。象牙等有机质文物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极高,需要恒定的温湿度、适宜的照明条件以及有效的防霉措施。然而,巢湖市博物馆的象牙文物却出现了发霉现象,这说明博物馆在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上显然不够到位。
面对博主的质疑和批评,博物馆虽然表示会进行整改和完善,但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并不能掩盖其管理上的漏洞。试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否经常对文物进行巡视检查?一个负责任的博物馆应该具备完善的文物保护和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文物保存中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发霉文物后续保护工作依然值得关注,对发霉的文物进行处理,是否会因为不当操作进一步对文物完整性造成损坏?在整改后是否还会因为保护环境不合适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希望在未来博物馆方可以交上一份令群众满意的整改答卷。
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的责任,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巢湖市博物馆的文物发霉事件,不仅损害了文物的价值,更影响了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信任和期待。因此,各地应该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发霉事件暴露出文物保护方面存在严重疏漏,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物保护机制,确保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山东大学 王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