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填补“老人机”监管漏洞刻不容缓

2024年12月05日16:09

来源:大河网

据12月3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期,江苏常州检察机关披露一起案件:当地不少老人机没有开通任何手机增值业务,却被自动订购增值服务,每月秘密扣取资费。警方接到报案后调查发现,这些老人机均被不法分子通过一款代码远程控制了。初步统计显示,全国竟有98万部手机遭遇莫名扣费情况,金额高达500多万元。

 “老人机”原本是为了方便老年人与家人联系、满足基本通信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可是,在一些不法分子的操纵下,成为他们谋取不义之财的工具。以上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欧阳某某等人通过购买手机增值服务代码,将其植入“老人机”主板中,再通过服务器远程发出指令,就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扣取话费。每月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莫名扣费,可能看起来数额不大,但日积月累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很多老年人对手机功能的了解有限,对于这种莫名扣费往往不知所措,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困扰。其次,正常的市场秩序应该是基于合法、透明的交易,而这种利用非法手段在“老人机”上扣费的行为,扰乱了手机增值业务市场,让那些合法经营的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现在,警方对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将他们绳之以法,为老年人挽回经济损失,势在必行。

不法分子能够通过一款代码就远程控制“老人机”,表明“老人机”在系统安全、代码防护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老人机”制造商在研发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基本功能的实现,而忽视了安全防护措施的构建,从而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监管环节存在缺失,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增值业务管理,都没有及时发现和阻止这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别让“老人机”掉入莫名扣费“陷阱”,填补“老人机”监管漏洞,刻不容缓。一方面,制造商在技术层面要加强“老人机”的安全防护,对“老人机”的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增加代码安全检测机制,防止恶意代码的植入。同时,在“老人机”出厂前,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确保手机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全链条的监管。在生产环节建立严格的代码审查制度,对于新植入的代码要进行安全评估。销售环节要求商家明示手机内置的业务情况,并且定期对销售的“老人机”进行抽检。在增值业务管理方面,运营商要加强对增值业务订购的审核,必须经过用户明确同意才能开通,并且要提供便捷的查询和退订方式。

此外,还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社区、子女等要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年人普及手机使用知识,特别是关于增值业务的知识,让老年人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扣费情况并采取措施。

“老人机”莫名扣费事件敲响了监管警钟。不能让老年人成为不法分子的“摇钱树”,制造商、监管部门、运营商等各方都应该行动起来,及时填补监管漏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健康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