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是医疗保障局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潮新闻记者获悉,近期,在山西省临汾市却出现了一个现象: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在谈及市医疗保障局时,直呼“敢怒不敢言”。
据报道,自11月起,临汾市医疗保障局要求辖区内多家定点医药机构缴纳违规金,金额是该机构自签署医保协议以来,使用医保基金金额的2%。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不管你平时是否合规,或以前是否有被处罚过,都需要缴纳这笔费用。这样的违规金,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滥用职权,强制罚款。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各地医保局坚决扛起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政治责任,决不让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变成“唐僧肉”,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各地医保部门在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欺诈骗保的时候,必须做到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打击越精准,让违规者付出的代价越大,才能让经营者明白,违规将被严惩,得不偿失,依法经营才是正道,让更多医疗机构自觉遵纪守法,远离违规经营,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营。
不管是否违规,“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医疗机构缴纳自签署医保协议后所使用医保基金金额的2%。这样的“强制罚款”,既不能精准打击违规者,让他们付出代价,而且还可能造成误伤,让一些依法经营的医疗机构被罚款。长此以往,就可能在当地医疗机构中滋生谁老实,谁吃亏的错误观念。让他们认为,守法和违法都一样会被罚,谁还愿意守法经营?大家都不愿意依法经营,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就很难杜绝。
医保基金的使用绝不是儿戏。每一分钱都应当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唐僧肉”。对欺诈骗保的医疗机构,理应依法严惩,依规依据地进行罚款,让他们付出代价,以此教育警示医疗机构的领导,让他们自觉依法经营。如果不问青红皂白,打着“违规金”的旗号,对所有医疗机构进行“强制罚款”,那确实是有失公允的。这样的“一刀切”,不仅不利于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同时会令人生疑,这样的“违规金”是否成了“唐僧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