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街头,不少消费者发现共享单车长出了两只“耳朵”。入冬以来,小黄车装备升级,两侧握把装上了形似“手套”的挡风装置。“这种改良让人挺惊喜,我也非常愿意去尝试带有小巧思的共享单车。”经常骑共享单车通勤的消费者张女士说。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晒出小黄车“新造型”,感叹“人性化”“太贴心”“大冬天的被暖到了”。
在寒冷的冬季,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进行了细致的升级改造,为每一辆车的两侧握把装上了形似“手套”的挡风装置。这微小的改变,却为骑行者带来了巨大的温暖和便利。防风御寒、保障安全是这一设计的初衷。运营方表示,部分市民忘戴手套,手冻僵后很容易妨碍骑行操作,甚至出现单车握把、插兜骑车等危险行为。配备“暖暖手套”,是希望能在防风保暖的同时降低安全隐患。
而最值得一说的则是,加装的“手套”并未带来额外费用,计价模式仍与普通车型一致。除“暖暖手套”外,小黄车共享单车还推出了带孔的“运动款”坐垫,中部采取镂空设计利于透气,整体尺寸加宽加厚增加舒适度。据介绍,新款车型的运动性能也大幅提升。小黄车共享单车的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对用户的关心和体贴,更是对公共服务的提升和改善。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下功夫,体现出了运营方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和重视。这恰恰是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暖冬模式”。
共享单车装手套,是细节的温暖。而这种细节的温暖,值得其他公共服务好好学习借鉴。前段时间,笔者还看到一则新闻,冬天到了,银川的公交车在冰冷的塑料座椅上加装了“小棉垫”,主要考虑的就是一些乘客的乘车感受。虽然只是一个细节的变化,却可以让市民感受服务的真情,不仅温暖的身体还温暖了身心。公共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公共服务中,细节的关注和体贴,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共享单车的加装了手套,还是公交车的坐凳加装棉垫,这些都是公共服务中的细节,却能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细节的重要性。但是,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细节的关注和重视,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关怀。延伸来说,比如公园里的座椅是不是需要在冬季加装“挡风装置”?公交车候车厅是不是需要加装“防雨雪的顶棚”?街头的公厕是不是需要开通“洗手的热水”?
总之,公共服务需要开启“暖冬模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