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尊师惠师”需“他力”托举更需“内力”支撑

2024年12月11日15:32

来源:大河网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措,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每年组织教师免费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鼓励支持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游览参观点对教师提供减免门票优惠措施,将符合条件教师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促进解决教师住房困难……一项项具体而到位的尊师惠师措施,让每个教育人都倍感温暖和欣慰。随着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尊师惠师举措实施和落实,尊师重教必将蔚然成风,这对于教师安心从教、敬业奉献、教书育人而言,对于教师队伍提升发展而言,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教育强国建设之梦而言,助推意义毋庸置疑。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好老师来源于科学的培养锻造,同时更来源于职业吸引力和社会尊重所引。在鼓励教师从教方面,国家先后从待遇落实、政策惠及、队伍建设、素质提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建立起了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家长和学生满意、让社会认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广大教育从业者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爱生乐教,敬业奉献,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程中发挥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尊师重教不会一蹴而就,提高教师地位亦非一日之功,尊师惠师除了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升之外,需要全方位的暖心措施跟进,更需要紧贴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施予更加人性化的尊重和关爱。其中,解决教师从教后顾之忧,把教师置于社会尊崇之位,把教育列为兴国圆梦关键之举,更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惠及政策和措施跟进。同时,教书育人是崇高的职业,更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延续文明和传承知识的桥梁载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不可能短期就可塑到位,而是从教者一辈子的恪守和追求,这些尤需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心关爱和尊重教育工作者,这不能是阶段性的一时之为,也不能是远离从业实际需求的“虚诺”与“空谈”。这次教育部等七部门从解除教师从教之困、后顾之忧、生活之需、发展之期、社会之敬等方面,“托举”到位给力尊师重教,确实是雪中送炭式人性关爱与呵护的精准发力。

 “尊师惠师”需全社会层面发力,托举起尊师重教的关爱善意。但相对于师者而言,尊师惠师优待之下,如何发挥作用履职尽责无愧于园丁称号,如何立身从教育人为本不负社会厚望,更是关乎师道尊严和使命担当的关键和重点。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使命的体现,育人责任的履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他力”托举是前提和基础,“内力”促生和唤醒责任使命不负重托更是关键落脚点。因而,为师者更应珍惜“他力”托举的关爱与惠待,自我激励,矢志从教,不断成长,在育人育才之路上不负重托。一方面,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我尊重,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珍视社会关爱,珍惜教师地位,尊重教师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和师道尊严感,自觉做到爱生爱己爱事业,自觉按照“教育家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尊师惠师”也要变为自身的从业追求和为师责任所系。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做一个身心健康、阳光上进、心存美好的幸福从教者和“带光”教育人。要从履职尽责角度主动学习提升,树立“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意识,不断提升文化知识素养和从教素养,为履职尽责奠定素养基础。要从强化师德师风严守从业底线角度励约自己,做到爱生如子,敬业奉献,师风优良,师德高尚,树立为人师表的积极形象。要锐意改革,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投身教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做一个名师和不负众望的“大先生”。要严于律己赢尊重,身体力行彰显师道尊严,用“燃灯者”的形象,不符社会“托举”尊师惠师之关爱,尽职尽责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