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男子为赢取 80 万奖金参与“自律挑战”,先后缴纳 2 万余元报名费却连续 3 次铩羽而归。这一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与热议,而背后所折射出的商业营销与道德责任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商业营销的本质应是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合理获取。然而,在此次“自律挑战”活动中,我们却看到了商业营销边界的严重模糊。主办方以巨额奖金为诱饵,看似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平台,实则可能“暗藏玄机”——据报道,“条款有失公平,挑战属于反常态——法院已立案”这种暗箱操作、欺天罔地的不道德行为,与“挂羊头卖狗肉”大相径庭吗?这已然偏离了正当商业营销的轨道。
主办方道德责任的缺失将此事“推波助澜”。一个有良知的商业主体,在开展此类活动前,理应充分评估参与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如实告知。然而在此事件中,丝毫不见主办方对参与者的风险预警,营造出一种“只要交了报名费,人人都有机会轻松拿走80万”的假象。他们忽视了参与者可能因连续失败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与心理挫折,将商业利益凌驾于消费者的权益之上。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公平、诚信等商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公然践踏。
若对此类事件抱着“见一半儿不见一半儿”的有意放纵的态度,此类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对整个商业环境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从而导致商业营销领域的歪风邪气盛行,这不仅会让消费者被莫名其妙“割韭菜”,还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造成冲击,致使消费者逐渐认为商业活动就是一场尔虞我诈的游戏,诚信经营反而成为一种“傻气”的表现。
商业活动与道德责任从来都是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在追求商业利益的道路上,商家必须时刻坚守道德底线;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各类商业营销活动的审查与监管力度,明确规则,严厉打击那些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欺诈性营销的行为;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需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与辨别能力,不被看似诱人的利益所迷惑。只有这样,商业营销才能“返璞归真”。(河西学院 宋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