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民生领域依法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有力彰显了国家对惩治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也侧面反映出部分基层干部法纪意识淡薄的弊病,基层治理难的困境。
一是基层制度建设之“困”,源于机关部门与基层单位境况迥异。机关部门职能整合聚集,少数制度即要囊括行业领域要求。基层是“万金油”,在承接上级大部分制度要求的前提下,难以再形成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制度。即便现在一线单位组织都有了明文规定,但多是形而上学,往往难以落地。缺乏适合的制度笼子,基层治理便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二是基层人才流失之“困”,源于基层资源贫乏的条件限制。优秀人才流动通常具有趋利向好的方向性,而公务人员遴选选调也几乎是单向的。相较于输入端的机关单位,基层持续的人才流出必然导致干部素质能力的平均性下降。反之,因年龄、学历等限制长期困囿基层的干部又容易滋生职业倦怠。工作中敷衍塞责的现象屡见不鲜,突破法纪的“蝇贪蚁腐”亦难以避免。
三是基层信仰缺失之“困”,源于基层干部的获得感不足。偏低的收入水平,狭仄的职业前景,经常性直面群众负面情绪,难免身心俱疲。在基层经年累月摸爬滚打的干部,身处人间烟火,深知人情冷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口皆碑”却仍难解决现实问题。久困于物资匮乏容易引发精神信仰崩塌,信仰不坚定就会不自觉把老百姓看轻,把群众事办砸。
那该如何突围破困呢?
一要切实做好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腾开手脚,从大量的迎检接访、报表开会中抽出身来,集中精力专注于办好身边事、群众事。上级督察调研,要真正意义上落实“四不两直”。不能依赖机关部门自觉,更要完善制度制约,科学建立基层“加负”情况反馈机制,有效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积极调动监管部门主动性,全方位、多举措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基层恣意蔓延。
二要提高基层干部待遇。适当拉开基层与机关单位人员整体收入差距,让基层干部拿上“高薪”,为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组织关注度,不断完善向上挂职机制,拓宽锻炼交流渠道。兼顾统筹充实基层力量,加大选派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任职锻炼力度。提拔重用干部要重点考察基层实际任职经历,切实提升基层工作经验“含金量”。
三要积极调动群众力量。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密切联系,建立完善干部联系村社制度。延伸政府服务直达群众,干部身体力行入户宣讲法治理念,培养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自觉维权用权。构建完善官方电子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妥善引导利用自媒体平台,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问事晓事、办事成事。探索建立群众给干部打分机制,设置民生实事“办砸”一票否决项,加强群众意见在干部考核中的话语权。(陈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