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缅怀中砥砺前行

2024年12月14日18:20

来源:大河网

  12月13日,古城南京在寒冬中迎来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上隆重举行。国旗半降,哀乐低回。约8000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

7c0e111bly4hwk66pvs2mj20ry0j6din.jpg

  图源:新华社

  87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古都满目疮痍,民众流离失所,南京迎来至暗一刻。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铭记历史,知往鉴今。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极其黑暗、惨痛的时刻。1937 年 12 月 13 日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城沦为人间炼狱。其暴行之残忍、手段之恶劣、规模之浩大,令人发指,使南京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遭受了灭顶之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苦难。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深切缅怀与敬重。当祭奠的钟声敲响,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无辜的同胞们在战火中挣扎、在屠刀下惨叫。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个家庭的期盼与梦想。他们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生命戛然而止,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远的伤痛。国家公祭日,让他们得以被铭记,让他们的冤魂不再孤寂,让后人能够以庄重的仪式向他们致以最深切的哀思。

  这一公祭日,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定守护。南京大屠杀是不容置疑、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然而,多年来,一些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歪曲、否认这段历史,这种拒不承认历史的行为是对遇难者的亵渎,对历史正义的践踏。国家公祭日以立法形式确立,彰显了中国捍卫历史真相的决心。它向全世界宣告,历史不容忘却,真相不容掩盖,那些试图美化侵略战争的行径必将受到正义的谴责和历史的审判。我们必须将这段历史完整地传承下去,让后人清楚地知晓和平的来之不易,明白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国家公祭日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是如此珍贵。回首往昔,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痛苦,无数生命消逝,无数文明被摧毁。南京大屠杀只是战争暴行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恶魔一旦被释放,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只有珍惜和平,积极维护和平,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和平,在当今时代,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和平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守护。我们深知,和平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合作共赢,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铭记历史,汲取前行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历史,奋发图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要将国仇家恨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努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防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和平理念,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共同守护和平。

  珍爱和平,铭记历史,国之殇不能忘记。革命导师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今,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但是惨痛的民族记忆永远不能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逝者的追思,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在沉痛中缅怀遇难同胞,在反思中坚定前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携手共进,砥砺前行。让和平的白鸽永远翱翔在蓝天之上,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李红军)

编辑:韩淼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