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谁来保护被“流量”裹挟的“网红儿童”?

2024年12月16日10:52

来源:大河网

在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新舞台。然而,当这个舞台的主角变成了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时,我们不得不深思其背后的问题。如今,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家长和MCN机构将孩子推向前台,成为吸引流量的“网红儿童”。

 “网红儿童”现象的背后,是流量经济的驱动和商业利益的诱惑。一些家长和机构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不惜让未成年人参与到成人化、商业化的内容创作中,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隐私和成长环境。孩子们被迫在镜头前扮演与年龄不符的角色,失去了应有的童真和快乐。如果仅仅是记录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当这种记录变成了一种商业化的行为,问题就变得复杂和敏感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时,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并且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意味着,任何涉及未成年人的活动,尤其是在网络上的公开展示,都必须以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

商业化的儿童内容不仅侵害了儿童的权益,还对儿童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视频内容过于成人化,诱导儿童模仿不适宜的行为,这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此外,儿童在视频中的过度曝光可能会引发隐私泄露,甚至使他们成为网络暴力的目标。过多地暴露在大众视野下以获取利益,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其误认为,只要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实现财富自由,进而荒废学业,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此类利用孩子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的现象,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追求流量和利益的过程中,儿童的权益谁来保护?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执行,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家长、网络平台和MCN机构的责任,并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短视频平台和直播等网络平台要强化内容审查和监管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精确识别和处理涉及包含未成年人的违规内容。要实施更加细致和审慎的审查流程,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相关机构要加强自律和监管,遵守行业规范,不得参与或推动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活动。家长应谨慎考虑孩子参与网络活动的影响,保护孩子的隐私和权益。社会公众应增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意识,对发现的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更应坚守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儿童不能成为流量和利益的牺牲品。孩子们应该在真实的世界里自由奔跑,而不是在虚拟世界中成为“玩偶”,失去童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拥有一个不被商业化污染的童年。(郑州大学 李嘉奕)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