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天府新区的教育版图上,正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变革,2000多名共享教师穿梭走课,为体育课、劳动课等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教学气象,正重塑着这里的教育风貌,彰显出独特且深远的价值。
传统的体育课、劳动课在不少学校常面临着诸多局限,或因师资专业度不够,或因教学资源不均衡,使得课程缺乏活力与深度。然而,这2000多名共享教师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体育课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只是简单的体能锻炼,而是融入了趣味运动项目、科学运动技巧讲解以及竞技与合作的多元元素,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同样,劳动课也在共享教师的引领下“活”了起来,从校园里的种植养护到手工制作的精细操作,从家务劳动的实践指导到职业体验的模拟开展,学生们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体会劳动的意义,掌握实实在在的劳动本领。
这一模式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不容小觑。以往各学校的优质师资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实现最大化地利用。而如今,2000多名共享教师打破了校际壁垒,在整个天府新区内流动走课,使得教育资源得以充分整合与共享。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共享教师走课以来,区域内参与体育课、劳动课学习的学生,在技能掌握方面平均提升了约40%,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共享教师模式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惠及更多的学生群体。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其助力更是全方位的。在充满活力与专业指导的体育课上,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在劳动课中,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了动手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内涵,这对他们未来步入社会、独立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且,共享教师在走课过程中自身也不断成长。面对不同学校、不同学情的学生,他们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这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共同进步。
2000多名共享教师走课四川天府新区,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探索,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创新教育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优秀范例,值得各地深入学习借鉴,让更多的课程绽放光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其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杜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