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延时门诊”,也要关注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2024年12月17日15:13

来源:大河网

市民梁朝英患有关节退行性病变,最近一段时间,双膝关节总是疼痛,尤其是劳累后,疼痛感会加重。因为工作比较忙,到医院就诊一拖再拖。当她了解到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中午和晚上都设有“延时门诊”后,立刻预约了中午时段的“延时门诊”号。

医院“延时门诊”的开设,切中的是患者看病难的痛点。长期以来,由于医院门诊开诊时间和市民上班时间高度重合,给群众看病带来了很大不便。上班时间要看病,就不得不请假,有时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结果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医生下班了,只好改天继续请假,看病与上班时间的冲突,让不少上班族甚是烦恼。

“延时门诊”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延长门诊出诊时间,以便就诊者在下班后来院就诊,实现工作、就诊两不误。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推出的延时服务,让梁朝英感到格外贴心。“医院‘延时门诊’的开放,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优质、贴心的就诊服务让我非常满意。”梁朝英说。

“延时门诊”应运而生,不仅是医疗资源分配的创新尝试,更是反映社会需求和病患心声的实践。推出“延时门诊”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利民之策、便民之举,值得肯定。但是,要保证“延时门诊”服务常态化、长效化,需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相关措施。

“延时门诊”的开设,有助于分流医院日常门诊的就诊压力,满足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错峰就医”需求,让患者实现上班上学和看病两不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过,医院开设“延时门诊”,虽然方便了群众,但由于需要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无形中“牺牲”了部分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也提高了自身的运营成本。因此,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科学系统谋划“延时门诊”建设。

在实践中,探索开展“延时门诊”服务,还要注意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将延时门诊“延时”成为一项常态化服务,需要科学统筹人员调配、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既有精细服务,也有精准激励,才能让暖心举措更可持续,让更多人受益。(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