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集市“热辣”包容更美

2024年12月17日15:14

来源:大河网

如今,行走于重庆不难发现,集市类型之多,包括早市、夜市、应季集市、潮汐集市;集市里品类之盛,囊括了食品、百货、文创等。来自官方数据显示,重庆城市管理部门已规范设置街面占道摊区600余个,可容纳摊位2.5万余个。连日来,记者走访重庆各大集市发现,这些“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的新业态,正在成为重庆消费发展的活力因子。

集市之热,热在品类之盛。城市包罗万象,早市、夜市、应季集市、潮汐集市各有风采,食品、百货、文创琳琅满目,各地美食、都市摆摊的味儿,都市日用、人间烟火的魂儿,非遗文化、创意作品的范儿,都能够在集市之中找得到。

与各大商超、商圈深度嵌合、比邻而居的集市,从外部装置看起来,完全不同于传统印象的摆摊设点、街头摊位,更像是一个个专门设计、独立打造出来的休闲“展位”和艺术空间,单纯商品售卖的成色不那么浓郁,反而更注重文化质感、情绪价值和生活品位的供给,哪怕是一个小挂件、小商品或者是平日里在相对简陋的街头摊位摆卖的雨伞、梳子、鞋刷、针头线脑,也都被重新摆放在更柔和甚至诗意的货架“橱窗”之中,颜值更高、舒适感更强、入手度也更好。

看起来,集市,与都市商业氛围与现代体验的结合度是更高的。所以,才会在整体上越来越受欢迎。且随着城市文明创建等社会综合治理活动的深度参与,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主题的集市也开进了城乡社区,以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公益行为,让集市在商业交易和社会服务之间实现了有效打通和深度接榫,效果也是很值得期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市的兴盛与大型商超、商圈息息相关。借力造势、花团锦簇,在固有人气和流量的基础上,做大众化餐饮、文创等商业品类的细分供给,共享繁荣,都是好的。要让集市做出特色、细水长流,还需要更好地深入研究所在区域的商业文化、主打产品和消费偏好,把特色做出来、守住个性、不随大流。比如,龙湖时代天街户外的篷车集市,万象城附近的美食集市,解放碑商圈的较场口夜市和洪崖洞夜市,各有其“性格”和味道,且不断上新创新,所以才会长盛不衰、人气不减。要让集市更加兼容、惠及民生。相当多依托商圈的集市从业者摆摊都是“副业”,锦上添花,这和传统摆摊设点者靠一个摊位作为唯一收入来源,养活一家老小不同,怎么样能够更有效吸纳传统和外来摆摊者进入集市稳定经营,雪中送炭,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或者“随时流动”,考验着集市的普惠意味和民生情怀。

要让集市规范有序、大音希声。从城市善治的高度出发,“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占道经营管理方案是可行的,把集市纳入城市管理的大系统中,依法监管、平衡有度,确保其守法经营有秩序、食品安全有保障、环境卫生无死角、消防交通无隐患、品牌特色不重复、文化氛围不凌乱,一定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成为都市日常的小清新、商业空间的重塑剂、活跃消费的助推仓。(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