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视评丨知识付费不应成为“知识陷阱

2024年12月17日15:59

来源:大河网

12月15日,央视客户端报道了知识付费领域的乱象,诸如1.9元课程摇身变为万元学习班的事件,令人瞠目结舌,也引发了广泛热议。

在“5天声音训练营”事件里,商家以区区1.9元的超低价作为诱饵,抛出“零基础入门”“开启多元声音职业道路”等极具吸引力的宣传话术,引得众多消费者纷纷入局。但随后的课程推进中,教学内容干货寥寥,多是讲师自我标榜与成功经历的吹嘘,最终目的是诱导消费者购买高达万元的“实战班”课程。

这个事件并非个例,据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消费体察情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突破5.7亿人,但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收到网课相关投诉就达14738件,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不予退款、服务不到位等。这一系列乱象,不仅让众多消费者在经济上遭受重创,更使其对知识付费行业的信任大打折扣。

知识付费的初衷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播与价值变现,让求知者能便捷地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途径。但如今部分不良商家的逐利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扭曲了这一行业的健康生态。

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知识付费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细则,对虚假宣传、恶意诱导消费等行为予以严厉惩处,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知识付费平台也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严格审核课程内容与讲师资质,建立健全投诉处理与退款机制,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只有通过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知识付费行业重回正轨,重拾消费者的信任,让知识付费行业真正成为推动知识传播与个人成长的有力引擎,而非布满陷阱的“雷区”。

本期评论员:郑鑫琰

文稿撰写:王沙

视频拍摄:王子壬

视频剪辑:胡静怡

大河网河声评论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联合出品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