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等作出部署,柴米油盐小餐桌牵动着勤俭节约大文明,年终岁末,佳节思“节”,既是把好传统带进新时代的主动作为,也是佳节来临防范“四风”问题反弹变异题中之义。
“俭以养德,俭以兴业”,当前,粮食安全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厉行节约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各种浪费现象,表面上看是由于不经意所致,事实上却是因为很多人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危害性造成的,要想堵住浪费的“现实缺口”,必先筑牢节约的“思想堤坝”,只有每个人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牢固树立起节约意识,才能涵养起整个社会良好的节约风尚,将反浪费行动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务本节用财无极”,我国之所以实现年年粮收万担、五谷丰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行了粮食机收减损、储存减损、运输减损等节约措施,从而取得了“颗粒归仓”的节约成果,另外,不浪费还不能单靠节约,其中还包括止损,因为损耗本身也是一种浪费,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堵住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损耗,最大化地提升了粮食或食品生产的原材料利用率,同样也是一种节约。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今天,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不断地满足,部分地区铺张浪费的风气也随之有所抬头,特别是年终岁末、佳节来临,大肆挥霍、贪污腐败等现象易发、高发,“节点即考点”,能否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考题,党员干部作为“答题人”,要将过节思“节”、过节守“洁”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节庆时期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奢侈浪费划清界限,锲而不舍反对“四风”,厉行节约、远离浪费,积极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将“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没有“休止符”,佳节思“节”正当时,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决不能松气泄劲,要让“过紧日子”的思想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浩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