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市场不断创新的今天,“先享后付”的消费模式悄然兴起。这种模式看似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便利,让人们可以先体验商品或服务,满意后再付款,不过,12月16日央视财经报道中消费者的遭遇却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这种原本被商家宣传得完美无缺的消费模式,让不少消费者稀里糊涂地陷入经济困境,从“先享后付”变成“先用后哭”。
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的痘院士专业祛痘皮肤管理门店,央视财经记者亲身体验“先享后付”模式时,就遭遇一系列不规范服务。不仅夸大皮肤问题、诱导过度消费,而且强行操作手机签约。这一系列行为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破坏市场正常秩序,实不可取。
线上电商平台套路也同样令人防不胜防。比如,多个电商平台默认付款方式变成“先享后付”,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完成了“0元”下单。有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弄不懂,被误导盲目购物。还有消费者反映该“先享后付”功能开通容易关闭难,后续很难找到操作入口,并且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才能关闭。未能按时完成支付,还可能产生逾期费用,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对消费者伤害不可小觑。
“先享后付”暴露出相关监管缺失。这种模式既像预付式消费,又像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处于“三不像”状态,难以定义本质,得以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给了其“野蛮生长”的可乘之机。无论如何,别让“先享后付”变成“先用后哭”!对此乱象必须果断亮剑!
相关监管部门要尽快明确“先享后付”行为规范,制定详细监管政策与法规,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支付平台作为资金流转关键环节,也有义务对“先享后付”业务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督,并设置简单便捷取消方式,确保合作商家合法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与合法权益。另外,商家应诚信经营,如实告知消费者“先享后付”模式优缺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不得设置隐藏条款和陷阱。否则,用户或许会糊里糊涂被“套路”几次,但是绝不会永远被“套路”下去,最终商家只会“得不偿失”。当然,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量力而行,做到明白消费、理性消费,不被看似诱人的“馅饼”所迷惑。
“先享后付”不应成为商家与不良运营公司设局坑害消费者的“温床”,而应在规范监管与合理运营下,真正成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市场繁荣的有益模式。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这种模式回归正轨,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安心享受。(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