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以劝代罚”管城模式值得探索

2024年12月19日14:55

来源:大河网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汇聚之所,其街道犹如毛细血管,承载着居民生活的点滴,见证着城市的有序与活力。在城市管理这一复杂且重要的课题中,“以劝代罚”的管城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彰显出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直以来,城市管理常依赖于较为刚性的处罚手段来维持街道秩序。违规停车,罚单接踵而至;占道经营,物品被强制暂扣,罚款随之而来。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快速纠正一些当下的违规行为,凭借处罚带来的威慑力,让部分心存侥幸者不敢轻易越界。然而,它也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执行过程中衍生出诸多问题。不少被处罚者内心充满抵触情绪,觉得管理方式冰冷生硬,缺乏对他们实际情况的体谅,进而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频发,城市管理工作时常陷入僵局,难以取得长效且良性的成果。

“以劝代罚”管城模式的出现,则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一模式立足的是人性化关怀,着眼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对违规行为做出事后惩戒。它倡导管理者化身耐心的引导者,用温和的话语、诚恳的态度,去跟违规者摆事实、讲道理,让其明白自身行为对城市环境、公共秩序以及他人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引导其自觉遵守规则。

以街边流动摊贩为例,以往面对他们的占道经营,执法人员往往采取直接罚款或驱赶的方式,摊贩们为了生计往往是“打游击”,问题始终难以根治。但在一些推行“以劝代罚”模式的城市,情况大为改观。执法人员会主动上前,与摊贩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难处,同时向他们详细说明占道经营阻塞交通、影响环境卫生等危害,还积极协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合法的经营场地,引导垃圾处理,或是协调相关部门设立集中的便民经营点。如此一来,摊贩们感受到了管理的温度,愿意主动配合,街道变得整洁有序的同时,也保留了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再看乱贴小广告这一城市“顽疾”,过去单纯依靠罚款、清理等手段,却总是陷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尴尬境地。而采用“以劝代罚”模式的地方,工作人员会通过溯源找到张贴小广告的相关人员,然后上门沟通,不是一上来就指责罚款,而是先展示小广告对城市美观造成破坏的对比图,讲述其给环卫工人增加的工作量以及对公共设施的损害,让对方切实认识到错误,进而引导他们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去进行宣传推广,并且鼓励他们参与到清理小广告的志愿活动中来,增强责任意识。

“以劝代罚”管城模式之所以值得探索,还在于它契合了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人性化管理服务的内涵。城市的文明不应是靠严厉的处罚逼迫出来的,而应是市民基于理解、认同规则后自觉践行的结果。这种模式恰似一场春风化雨的文明洗礼,在管理者与市民的良性互动中,将文明的理念深植人心,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素养,让城市的每一条街道都成为展现文明风尚的窗口。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以劝代罚”并非完全摒弃处罚,对于那些屡劝不改、故意违反规定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适当的处罚依然不可或缺,唯有刚柔并济,才能让这一模式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为打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贡献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杜才云)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