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全员未保研”自嘲推文是优绩主义下的自洽

2024年12月19日16:38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一篇以寝室“全员未保研”为主题的公众号推文在网络上走红,其独特的自嘲风格引发了广泛共鸣与竞相模仿。这样的推文巧妙地将低于大众心理预期的现实,以一种高调的、充满反差的“玩梗”方式呈现,成功地在大学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热议话题。

原本,“全寝全员保研”推文是各大高校在毕业季的传统项目,旨在表彰那些全体成员均成功保研的寝室,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分享宝贵的“上岸”经验。这一做法曾一度受到广泛赞誉,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是许多学生的奋斗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推优模式逐渐陷入了固化,每年相似的内容和文字让学生感到审美疲劳,外界的喝彩声也失去了原有的激励效果,甚至有时会产生反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激励模式的僵化,也揭示了优绩主义在当前社会中的困境。

优绩主义,即以能力和成就为评判标准的价值体系,曾在学校和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不断衡量着每个人的价值。然而,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的当下,优绩主义无法继续赋能学生的未来发展,光环逐渐黯淡。并且新一代青年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优绩主义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自然有所下降。

“全员未保研”的自嘲推文,正是大多数普通学生在优绩主义环境下的一种自洽表现。他们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看似饱含躺平文学,却也得到了独一无二的自我展现。同时,不保研并不代表不优秀,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优秀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只要拥有充实强大的内心和顽强拼搏的勇气,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此外,这类推文也为过度推崇优绩的学校敲响了警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优绩主义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学校应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弱化单一的优绩评价体系,发掘学生的其他闪光点,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所以,“全员未保研”的自嘲推文不仅是所谓“普通学生”的聊以慰藉,也指引着对当前教育环境的一种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优绩的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让社会更加多元、包容。(郑州大学 秦佳瑶)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