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热潮中,辅导老师刘晓艳凭借其幽默的讲课方式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相关讲课视频被广泛传播,还衍生出众多表情包。这一现象背后,既彰显出教育与新媒体融合的新活力,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刘晓艳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无疑为略显枯燥的四六级备考增添了一抹亮色。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严肃的课堂氛围往往让学生感到压力,而她以段子调节气氛,成功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更多学生愿意参与到四六级的学习中来。这不仅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魅力,也反映出在教育领域,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刘晓艳的走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冲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并非只能是刻板的知识灌输,还可以通过更有趣、更贴合学生心理的方式进行。
然而,当刘晓艳的讲课内容更多地以段子形式在网络上流传,甚至演变成表情包的狂欢时,知识传播与娱乐化的边界问题便凸显出来。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只专注于老师的段子而忽略了知识本身,就偏离了学习的初衷。四六级考试是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检验,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竞争力,而非娱乐消遣。尽管幽默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绝不能本末倒置,让娱乐元素掩盖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一些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能仅仅记住了搞笑的段子,而对于刘晓艳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点却抛诸脑后,这无疑是对学习资源的浪费。
从教育的社会影响来看,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可能会削弱大众对教育严肃性的认知。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任。当一位辅导老师因段子而非教学成果走红网络时,容易给公众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似乎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产品。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会影响社会对教育价值的正确判断,进而影响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此外,对于刘晓艳本人而言,如何在保持教学风格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与娱乐的关系,也是一个挑战。她在回应中提到希望同学们不要只听段子不听知识,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行动。例如,可以在段子中更巧妙地融入知识重点,或者在课程后续设置中强化知识点的考核与回顾,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刘晓艳因四六级而走红网络是教育与新媒体碰撞出的新现象,它既有创新教学、活跃学习氛围的积极一面,也有引发知识娱乐化边界模糊的隐忧。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教育传播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教育的本质和初心,确保知识传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娱乐只是有益的补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既走得有趣,又走得扎实,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收获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素养的人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王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