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总结今年我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上新台阶。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前三季度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881.96亿元;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达15个,创历史最好成绩;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8.7%……一组组增长数据是河南人民奋发有为的生动见证,彰显了河南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优异的数据是实干结出的果实。一年来,河南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实干为要,使得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好中向新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坚定扛稳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河南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民生改善方面,新增技能人才217.02万人,开工300所学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76个,新、改建农村公路5813公里……一项项政策红利转化成了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会议强调,“持续实施重点民生实事、便民利企微改革,兜牢民生底线”“把更多资金用于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等关键领域”“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将进一步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干与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会议明确提出,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巩固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可以看出,河南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逆势而上、主动出击,必将在实施“十大战略”中塑造更多新优势、新动能。人才是创新之基,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会议还提出,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深化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引育一流人才团队,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2.0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坚持以平台聚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将有助于河南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效扩容产业人才储备量、提升区域创新动力。同时会议又提出,“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不仅能让河南催生出更多新业态和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的发展生态,而且能够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河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农业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达到1343.9亿斤,比上年增加19亿斤,增长1.4%。国内市场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十分之七的水饺都产自河南,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万亿级产业。会议提出,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河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着眼于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将会进一步擦亮粮食生产这一张王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河南立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扣“宜居”再谋划、再出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振兴的有力抓手,培育乡村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必将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这次会议清晰擘画了河南下一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我们要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全省上下团结一致向前看、众志成城一起拼、携手一起向未来,让奋斗者进、奋斗者强、奋斗者胜成为干事创业的生动注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砥砺前行中实现“豫”加出彩,续写高质量发展华章。(大河网河声特约评论员 夏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