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时就读迟子建。她出生在遥远的北极村,极昼与极夜并存的童话王国;她游走在黑龙江沿岸,追溯着每一条或宽或窄的河流源头;她以率真自然却又饱含伤感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情趣和诗意,流淌出洗尽铅华的脉脉温情。
网络图片
迟子建对自然的叙写情有独钟。《白银那》奔腾的江水、《北极村童话》广阔的原野和森林、《额尔古纳河右岸》撒欢的驯鹿,这是北极村特有的风景;晨曦中的破窑,雾月下的牛栏以及金钟般的土豆花,生活中的寻常都如此富有灵性。田园式的自然风光孕育着淳朴的风土人情,迟子建的笔迹便从森林、原野、河流、野花蔓延开来。
与之相随的,是对生命的敬畏。迟子建的童话王国里,每一个小小的村庄都是一片桃花源,这里的人们捕鱼、狩猎、浣洗、腌肉,与山峰、丛林、黑熊、松鼠融为一体。《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每一次生命的孕育,会令全鄂温克族的人心花怒放;而萨满法师会用自己的生命阻挡厄运的降临。她敬畏新生,更敬畏死亡。《白银那》中的卡佳是中俄混血,她热情、美丽、奔放,最爱的就是捕捞上来的银鱼,她为了更好地保存银鱼,只身去山洞取冰块却不幸遭遇黑熊的袭击。迟子建给小说中每一次的死亡都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或祭奠给山风,或厚葬给大地。在世界上所有有月的夜晚,只要守住一份月光,就会守住一份温暖。
自然与生命,天性与人性,构建了迟子建笔下的生活情态。她的多数作品都集中在静谧的乡村,笔下的生活无一不是困窘和落魄的,生活靠天施舍,靠自然恩赐,用勤劳与坚韧繁衍生息。她记录着生活的只道寻常,家庭里的琐碎家务,邻里之间的攀比纠纷,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仿佛这些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却又如此与众不同。
当视角转向城市,洗涤风尘的仍然是人间的温暖。《踏着月光的行板》中平常的小夫妻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人在哈尔滨的建筑工地做工人,女人在让胡路的一家食堂打工,两个人周末的团聚成了最美好的时光。他们从不买贵的车票,一是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倾听火车驶过江桥时江水的声音和车窗外变换的风景。
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生活,迟子建给了我许多启示。这种爱与温情,源于血液、源于经历。我的老师曾经拜访过迟子建,她说,当迟子建坐在你的对面,那双纯净的眼睛和浅浅的微笑会解开你对作品的一切领悟与遐想。迟子建的生活也有苦难,丈夫的离世是她最大的痛。她把这种痛种植于每一次写作中,用爱浇灌出明艳的花。曾经不解,迟子建的文章为何给我如此大的触动,直到翻开她的《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尽管有严冬,有风雪,那故土的温热、那江水的汹涌,早已融入了她与我们的灵魂。(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