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净化历史读物,守护孩子纯净阅读空间

2024年12月23日11:42

来源:大河网

近日,多名家长举报孩子阅读的“课外历史书”《野史》中掺杂大量恶俗网络用语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看似只是一本读物的“质量问题”,实则敲响了关于孩子阅读环境净化的警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重视。

 对于孩子们来说,课外历史书是他们探索历史奥秘、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窗口。历史那波澜壮阔的画卷、丰富多彩的故事,本应通过这些读物以一种生动且纯净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引导他们去感悟古人的智慧、领略不同时代的风貌,进而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热爱历史、传承文化的种子。然而,当书中充斥着恶俗网络用语时,这一切美好的初衷都被无情地破坏了。

这些恶俗网络用语,往往带有低俗、不文明甚至违背公序良俗的特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尚在发展之中,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一旦接触并习得了这些不良用语,不仅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觉地使用,破坏良好的语言氛围,更严重的是会对他们正在塑造的价值观产生误导。他们或许会模糊了高雅与低俗的界限,认为这样的表达是正常且被允许的,长此以往,对其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都极为不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读物本身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即便是《野史》这类相对更具民间色彩的历史记录,也应当秉持对历史尊重、对文化敬畏的态度去呈现内容。历史是庄重的、严肃的,它是我们民族一路走来的见证,值得用严谨、规范且富有内涵的语言去书写和传播。恶俗网络用语的掺杂,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亵渎,让历史读物失去了应有的底蕴和格调,沦为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出现这样的情况,反映出当下出版行业在某些方面的失守。部分出版商为了追求所谓的销量和市场热度,盲目迎合一些不良的阅读“潮流”,忽视了历史读物的特殊性和对孩子们的重要影响,在内容把关上不够严格。同时,读物审核机制或许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没能及时将这类存在严重问题的读物拦截在市场之外。

要改变这一现状,出版行业必须重拾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出版导向,严格把控历史读物的内容质量,坚决摒弃那些恶俗的表达,以高质量、高格调的内容去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而相关监管部门更要加大对课外读物尤其是历史类读物的审核监管力度,完善审核标准和流程,让那些不合格的读物无处遁形。此外,家长和教师也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孩子甄别读物优劣,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纯净、健康的阅读空间,让历史读物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杜才云)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