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务部牵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加快构建“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有效机制,各方参与度高,全国范围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政策成效显著。
消费一头连着生产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方面。为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从中央到地方,共同打好“组合拳”,带动了汽车、家电、家装等产品销售火热,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国内需求不断扩大。截至12月19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汽车置换更新超310万辆,超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相关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521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超53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100万辆。
优惠政策加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撬动消费需求,释放内需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7月份,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8月份,商务部等四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同时,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明确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和范围。可以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用好中央财政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旧换新政策受益面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1月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96万亿元,同比增长3.5%,比1月至9月加快0.2个百分点;11月份同比增长3.0%,快于三季度平均增速,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10.5%和6.6%。当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以旧换新“换”来焕然一新,有力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创新机制体制,打造消费增长极。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的一剂“强心剂”和一场“及时雨”。据测算,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是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大概是28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换新需求会不断扩大,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汽车、家电换代需求也在万亿元以上。实践证明,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还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比如,废旧家电兼具资源性和污染性双重属性,如果能科学回收就可以让有用的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相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鼓励消费者更换节能、环保的新产品,也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另外,具有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等新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升级需求,也激励生产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从而助推家电、汽车等产业结构提质升级,实现良性循环。
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事关国家产业长远发展,事关企业和百姓切身利益,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并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经济工作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期待各地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时,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用足用好以旧换新政策,让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好地利国利民惠企,达到“一举多赢”,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新活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