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脑海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生活犹如一幅质朴而温暖的画卷,缓缓展开。而在这幅画卷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剃头匠新安。他就像一颗默默闪耀的星星,用自己的手艺和善良,照亮了村里人的生活。
AI图片
新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却在村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中等身材,微微有些胖,常年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褂子,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的围裙。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眼睛里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智慧。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那是长年累月劳作的见证。
新安的剃头摊子就摆在村子中央的那棵老槐树下。一张破旧的木桌,上面摆放着各种剃头工具:推子、剪刀、梳子、刮刀……旁边是一把同样破旧的椅子,那是村民们的“专座”。每当阳光洒在老槐树上,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点光斑,新安就会准时出现在这里,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村里的人都喜欢找新安剃头。一方面是因为他手艺好,无论是老人的光头,还是年轻人的时髦发型,他都能轻松驾驭。他的推子在头发上轻快地滑动,发出“嗡嗡”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剪刀在他的手中灵活地飞舞,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不一会儿,一个整洁、精神的发型就出现在眼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安的为人。他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从不计较报酬的多少。有时候,一些贫困的家庭实在拿不出钱来,他也只是笑笑说:“没关系,等你们有了再给。”
记得小时候,我最害怕剃头。每次被父母拉到新安的摊子前,我都会哭闹不止。新安总是耐心地哄着我,给我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拿出一块糖来安慰我。在他的温柔呵护下,我渐渐不再害怕剃头,甚至开始期待每次的“理发之旅”。他会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问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我总是天真地说:“给我剪好看一些!”新安便会笑着说:“好,那就给你剪一个最好看的发型。”他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当我看到镜子里那个焕然一新的自己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除了给村里人剃头,新安还会定期去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服务。他背着自己的工具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身影显得格外高大。那些老人看到新安来了,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新安会细心地为他们洗头、剃头、刮脸,让他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候,他还会陪老人聊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新安的到来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老人的心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乡村,去城市里追求更好的生活,新安的剃头摊子也渐渐冷清了下来。直到有一天,他边收拾东西边感叹说:“看来我真的该离开这里了。”
如今,每当我回到村里,看到那棵依然屹立的老槐树,就会想起剃头匠新安。他的身影虽然已经渐渐模糊,但他的善良和勤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新安用自己的双手为村里人创造了美丽和自信。他的剃头摊子不仅是一个理发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回忆的角落。那里承载着村里人的喜怒哀乐,更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侯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