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丨调查研究不妨多“问路”

2024年12月27日11:16

来源:大河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本应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精准把握问题的脉搏,开出有效的“药方”。然而,现实中部分调查研究却偏离正轨,沦为浮于表面的“作秀”。

一些干部开展调研或是“走秀场”,提前安排好路线、精心挑选调研点,群众成为配合表演的“演员”,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形势大好”,真实的问题被巧妙掩盖;或是“走马观花”,在基层匆匆而过,与群众交谈浅尝辄止,未能深挖问题根源,自然无法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或是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搞“假想调研”,制定出的政策方案如同“盲人摸象”。凡此种种,最终“坑”的是百姓民生福祉,“埋”的是自身政治前途。

调查研究要想“破圈”,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神器”,党员干部必须学会多“问路”。要“问需于民”,深入基层的每个角落,挖掘那些被忽视的民生线索,倾听群众的“吐槽”与呼声,让调研成为民生需求的“扩音器”;要“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把群众的“土味智慧”当作“宝藏攻略”,将基层的创新实践转化为政策制定的“灵感源泉”;要“问效于民”,以群众满意度为“打分器”,检验调研成果的“含金量”,让政策在群众的“点赞”中落地生根;同时,要建立健全调研监督与考核机制,杜绝“水货”调研。对那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演员型”干部予以“黄牌警告”,对认真调研、成果显著的干部给予“流量扶持”,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在调研中“C 位出道”。(高梦娇/文 曹琦瑶/图)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