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年的大雪时节真的下起了很大的雪。
那年的大雪,仿佛是老天爷倾尽全力的一场盛大演出。纷纷扬扬的雪花,如同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而后悠悠飘落大地。不多时,世界便被这漫天的白色所覆盖,房屋戴上了白帽,树木穿上了银装,好一幅银装素裹的冬日画卷。
而在这寒冷彻骨的天气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屋内,全靠母亲烧起的那一个小火炉来抵御严寒。小火炉是那种很质朴的样式,黑黢黢的炉身,炉盖上有着几处被火熏烤过的痕迹,却也正是这些痕迹,仿佛诉说着它曾经温暖过的一个个冬日故事。
AI图片
母亲总是能很熟练地将火炉点燃,她先是仔细地把炉膛清理干净,然后放上一些易燃的干草,用火柴轻轻一点,那星星之火便瞬间燃了起来,接着再添上几根劈好的木块。不一会儿,小火炉便开始散发出温暖的气息,那红色的火苗在炉膛里欢快地跳跃着,像是在演奏着一曲冬日的赞歌。
这小火炉可不仅仅是用来取暖的,它还是我们冬日里的“美食制造器”呢。在那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大雪纷飞的时节能吃上一顿火锅,便是极大的享受了。虽说那时的火锅里可没有如今这般丰富多样的食材,更吃不起肉,但就是那些简简单单的白菜、豆腐和粉丝,却也能在小火炉上烹制出无比美味的味道。
母亲会将一口小铁锅架在火炉上,先倒入一些自家熬制的猪油,待油热了,放上葱姜,然后便把切好的白菜放进去翻炒。随着白菜在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那股清新的菜香便弥漫开来。接着加入开水并放入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在锅里翻滚着,吸饱了白菜的汁水,变得更加诱人。最后再加入一把粉丝,那粉丝遇热后迅速变软,缠绕在白菜和豆腐之间。
看着锅里翻滚的食材,我和哥哥弟弟早已经按捺不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不停地咽着口水。母亲看着我们这副馋样,笑着说:“别急,别急,还没好呢。”等到锅里的食材都煮得差不多了,母亲便会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
我们端着热气腾腾的碗,小心翼翼地吹着气,然后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那白菜经过炖煮,变得软烂可口,带着淡淡的甜味;豆腐则是入口即化,豆香四溢;粉丝更是爽滑筋道,吸溜一下就进了嘴里。在那样寒冷的寒冬里,这一顿简单的火锅吃起来是特别的香,那股热乎劲儿从嘴里一直暖到了心里。
一家人围坐在小火炉旁,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外面是大雪纷飞的世界,屋内却是一片温暖祥和。平时,父亲喜欢在庙会上听说书人讲的传统评书,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我们听着父亲讲着那些评书里的故事,偶尔还会因为某个有趣的情节而哈哈大笑。母亲则在一旁微笑着,时不时地给我们添上一些火锅里的食材。
如今,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式各样的取暖设备和美食应有尽有。然而,每当大雪纷纷的时节,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年的小火炉,想起那在火炉上烹制的简单却无比美味的火锅,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画面。那是属于我的冬日记忆,虽质朴却珍贵无比,永远地镌刻在了我的心间,成为我在这纷繁世界里最温暖的慰藉。(侯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