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近日,光明日报的一则报道,讲述了甘肃高校毕业生西部创业的故事,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报道聚焦神州大地上从“孔雀东南飞”到“俊才西部栖”的喜人转变,生动展现了当今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人生选择。这一现象,彰显着西部对青年人才强大的“西”引力,也诠释了奋斗的青春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无限可能。
从“孔雀东南飞”到“俊才西部栖”,这一转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青年们更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西部广袤大地虽资源丰富,却因人才匮乏而在发展之路上步履蹒跚。然而,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深耕,如同一束璀璨光芒,照亮了西部的发展前景。一系列利好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这片土地,发展机遇如繁星闪烁吸引着众多目光。在此背景下,西部已逐渐成为青年才俊们施展抱负、绽放才华的理想舞台。
这一转变,犹如一场悄然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映射出当代青年就业观与价值观的积极蜕变。往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许是许多人追逐的目标,而如今,新一代青年毅然将个人发展的轨迹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他们深知,西部不仅是祖国发展的重要拼图,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圆梦西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的坚定行动。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他们挥洒汗水、收获成长,扎根西部的经历如同璀璨明珠,镶嵌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中,成为珍贵的阅历和不朽的精神财富。
西部这片辽阔而充满潜力的土地,对人才的渴望犹如久旱盼甘霖。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若缺乏人才的智慧引领与创新驱动,这些资源优势便无法转化为发展优势。无论是基础设施的破土动工,科技创新的砥砺前行,生态环境的精心守护,还是社会治理的精细入微,每一个领域都迫切呼唤着人才的加入。如今,高校毕业生作为知识的传承者与创新的先锋队,正为这片土地带来全新的理念、前沿的技术和蓬勃的活力,成为推动西部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甘肃,河西学院在15年间引导13000多名学子毅然奔赴新疆,成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在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近十年间有2.7万名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建功立业,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超2万名。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引领着西部的创新发展潮流。这些优秀学子的抉择,如同旗帜般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踏上西进之路,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俊才西部栖”这一现象也为人才培养和就业引导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应敏锐感知国家战略需求的脉搏,精准优化专业设置,让知识的传授与时代的呼唤同频共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的熔炉中锤炼真本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观引导,通过课堂讲授、榜样引领、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西部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他们投身西部的壮志豪情。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安居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让青年人才在西部无后顾之忧。社会各界应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如此,方能形成强大合力,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奔赴西部,共创辉煌未来。
“俊才西部栖”,是时代奏响的激昂旋律,也是青年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广大青年应积极响应时代召唤,怀揣热忱,奔赴西部,以青春之躯,筑复兴之基。相信在无数青年才俊的齐心协力下,西部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路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