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小修小补”,见证城市的“温度”

2024年12月27日16:37

来源:大河网

冬季来临,市民修补毛衣和羽绒服的需求多起来,但时常苦于找不到维修点。在武汉六渡桥三民路织补巷,长期聚集着一批手艺人,专门提供补衣服、修鞋子等便民服务。因为手艺好、收费亲民而受到关注。

“小修小补”,小事不小。“有些东西修修还能用,但不知道去哪儿修,最后只能换新的”“有时需要跑老远太折腾,想想还是算了”……服务少了,需求还在。“小修小补”看起来不起眼,却是百姓日常生活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乎民生,也藏着城市的烟火气息。

据报道,在武汉六渡桥三民路织补巷,只见手艺人们沿着街边的墙根,各自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修补着衣服、修理着鞋子或是精心改衣。街边还有一些做零工的人穿梭其中,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又质朴的市井画面。虽说这地方看上去颇为简陋,但老师傅们那一手精湛的手艺,却吸引了众多回头客。

实际上,“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刚需。“小修小补”一端连着普通百姓,承担着推动便利消费、服务保障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功能;另一端连着众多个体工商户,能大大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起死回生”,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何尝不是在为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修鞋、配钥匙、换拉链……一头是百姓需求,一头是就业选择,群众生活更便利了,手艺人也找到了谋生手段——“小修小补”就这样成为城市生活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聚集着烟火气。

“小修小补”,见证城市的“温度”。过去,在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修钟表、改衣裤、配钥匙的小摊小店。随着城市建设不断优化,身边的修修补补服务却难觅踪影。城市不仅要有整洁的“面子”,也要有温暖的“里子”。为“小修小补”留出合理的经营位置,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并通过规范化管理,营造一片良好的“栖息空间”,方能更好地便民惠民,带来更浓的城市“烟火气”。(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