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文化中国行看非遗国潮” 活动掀起一阵热潮,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它不只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深度碰撞融合的盛宴。
非遗,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先辈智慧,曾在岁月变迁里,险些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尘封。国潮的兴起,宛如一阵春风,为非遗吹开了新的发展大门。从传统刺绣融入时尚服饰,古老扎染技法点缀潮流单品,到非遗手艺制作的文创摆件走红网络,非遗国潮让传统文化撕下 “陈旧” 标签,变身时尚先锋。这一转变,大大拉近了非遗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曾经觉得非遗遥不可及的年轻人,如今纷纷化身 “自来水”,在社交平台上为非遗国潮打 call、晒单,让非遗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土壤。
当我们聚焦 “文化中国行” 这一视角,便会发现它赋予非遗国潮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一行程是流动的文化课堂,带着非遗跨越地域限制,深入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不同地域的民众得以近距离领略本土非遗魅力,强化了文化归属感;游客与异乡非遗邂逅,拓宽了文化视野。这不仅是简单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接力,每到一处,都点燃民众对非遗传承的热情火苗,为古老技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不过,非遗国潮的蓬勃发展,也需警惕过度商业化的陷阱。在迎合潮流时,绝不能舍本逐末,丢失非遗内核精神与精湛技艺。唯有坚守匠心,平衡商业与传承,“文化中国行看非遗国潮” 才能步履不停,持续书写中国文化的绚丽华章,让非遗国潮真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亮眼名片,在全球舞台绽放东方华彩。(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范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