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26 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重磅发布,呈现出发展基础更牢、发展结构更优、发展动能更足、发展安全保障更强、发展可持续性更好这五大特点。同时,国家统计局对202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也进行了修订,显示有所增加。这一系列翔实的数据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崭新面貌。这不仅是对过往经济发展的精准 “把脉”,更是指引未来前行方向的明亮 “灯塔”。
此次经济普查结果意义非凡。它清晰地勾勒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轮廓,法人单位数量大幅增长以及从业人员的稳步增加,彰显出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到发展动能的转换,从安全保障的强化到可持续性的提升,每一个特点都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这为政府制定科学精准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关键依据,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前行。
回顾近年来各地的发展实践,众多鲜活事例为经济普查成果作了生动诠释。比如,在河南,郑州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培育创新型企业,传统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企业效益显著提升,还带动了大量相关产业链从业人员的就业与技能升级。最近,河南省统计局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省统筹推进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好中向新的发展态势,这正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例证。重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智能产业生态,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汇聚,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展现出发展动能转换的积极成效。湖南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文旅产业,以张家界、凤凰古城等为核心打造全域旅游模式,文旅融合风生水起,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体现了经济发展多元化和可持续性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则聚焦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强化科研投入与成果转化,中关村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持续发力,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产业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
探究经济普查成果背后的深层原因,科技创新无疑是核心驱动力。当今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汹涌澎湃,从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到工业互联网的深度渗透,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到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科技的力量正在重塑经济格局。市场机制的持续完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激发自身活力,优胜劣汰推动着产业整体升级。同时,国家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扶持,比如,对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等,犹如甘霖滋润着经济发展的根基,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热情。
展望未来,我们应顺势而为,踏上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创新产业集群。比如,沿海地区可围绕海洋经济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构建创新高地,中西部地区可利用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与智能农业创新产业带。如河南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湖南可以依托其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迈进。二是,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打破产业界限,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服务质量。比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对绿色产业、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抢占发展先机。三是,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性与精准度,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配合,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当然,还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帮助它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使其能够在市场中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济普查的结果是对过去发展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指引。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以普查数据为依据,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经济发展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