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2025年春运的临近,一场规模空前的迁徙大幕即将拉开。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的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庞大规模,更彰显了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场年度大迁徙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感受到了民生情怀的温暖。 春运规模创新高,国家发展显实力。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其背后,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坚实支撑。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这反映了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仍是客流主要集中区,这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城市群建设的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开通的沪苏湖、集大原等高铁线路、春运前全国集中投用的185组新造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为春运提供了强有力的移动装备保障。新线路和新装备的投用,不仅提升了路网的通达性和覆盖面,也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回家的路程,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眼下,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强客流需求研判,合理制定运输方案,充分挖掘运输潜能,这正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能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 春运服务再升级,民生情怀暖人心。春运,不仅是一场人口的大迁徙,更是一次服务的大考验。铁路部门深入分析春运客流特点和走势,充分运用发达完善的高铁网和现代化铁路网,提升旅客运输能力。客流高峰时段在重点枢纽城市之间增开夜间高铁,由此,极大地缓解了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平安有序出行。诚然,除了铁路部门,民航、公路等部门也在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从首乘引导、轮椅借用、母婴候车室到适老化服务、司机驿站,各种贴心服务应有尽有。服务“上新”更“上心”,让春运之路更加便捷、舒适,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国家的关怀。 春运变化映时代,国家进步显辉煌。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从单一的回家方向到“诗与远方”与“天伦之乐”的有机结合,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如今,人们可以选择各种方式出行,实现自己的旅行梦想。当前,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和交通运输能力的持续提升。据悉,1988年之前,我国没有一条完整的高速公路;如今,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突破600万公里。多年来春运巨大变化,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让经济发展更加均衡,让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春运之路伴幸福,展望未来心满怀。春运,是平凡人们一年辛劳的见证,是旅途不易的体会,更是回家喜悦的期盼。在这场年度大迁徙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民生情怀的温暖。未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相信春运之路将更加顺畅、更加便捷、更加温馨。(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