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送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1月2日是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杭州市九莲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一个新年惊喜:学校操场的松树上缠了一条“彩云”,延伸至校外的一棵松树上,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依靠这座“云桥”,在校内校外两树间奔跳。
“松鼠桥”成为九莲小学新年的一道灵动的风景,这一看似简单的布置,实则蕴含着校园爱心与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宛如一条“暖心纽带”,串联起诸多美好。
从爱心层面来看,这是对生命尊重与关怀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各地校园涌现出诸多类似暖心之举。在一些学校,为了给流浪猫、狗提供庇护,师生们共同搭建简易小窝,放置食物与水,让这些小动物在寒冬中有温暖归处。这与九莲小学为松鼠搭建“云桥”异曲同工,皆展现出人性中的善良与柔软。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能真切领悟到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价值,学会关爱弱小,而非冷漠视之。这恰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契合国家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才的要求,以小善举涵养大爱心,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创新教育视角剖析,“松鼠桥”更是意义非凡。它打破传统校园环境建设的刻板印象,将自然元素巧妙融入教育空间。对比往昔校园多注重书本知识传授、教室空间利用,如今这种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呼唤。边种菜边学习!校园“微农场”成为佛山学子的快乐课堂。长沙朝阳小学打造“校园农场”,让劳动教育走进课堂。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植物学知识、劳动技能,更激发探索欲与创造力,学科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九莲小学的“松鼠桥”亦是如此,它创造出一个动态的自然课堂,生物课上松鼠的习性、生态链等知识有了实景依托;美术课上,灵动的松鼠身影成为绝佳写生素材;作文课中,孩子们书写与松鼠的邂逅,文字满溢童趣与真情。
国家一直强调教育创新,鼓励学校挖掘特色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松鼠桥”正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它拓展校园边界,让教育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让知识获取从被动转为主动。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学生们好奇心被点燃,他们会思索松鼠为何往来、如何更好保护其生存环境,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探究课题,这是传统课堂 “填鸭式”教学难以企及的效果。
“松鼠桥”绝非只是一时吸睛的景观,它承载着校园爱心育人、创新启智的重任。一方面,希望更多学校能借鉴此类做法,以爱为基、以创新为翼,为孩子们打造充满温情与活力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支持鼓励,让校园爱心与创新教育的“暖心纽带”越织越密,助力莘莘学子迈向更精彩未来,成长为兼具人文关怀与创新素养的栋梁之材,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大步迈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