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钢铁森林中,那些托起城市繁华基石的建筑工人并未被遗忘。在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总工会的策划下,一场“宁波年味走进项目工地”活动在钢筋水泥间的一片空地上火热展开,300多名建筑工人,头戴安全帽,来不及换下工作服,便兴奋地聚集在活动场地中央。
在忙碌的都市中,有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他们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名字叫建筑工人。他们的存在就像一盏盏明亮的灯,照亮了城市的繁华与荣耀。在寒冷的冬日里,当大部分人已经回到了家乡,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和节日的喜庆时,他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了城市的明天而努力工作。“年味进工地”是在表达对这群劳动者的深深敬意和关爱。
平日里,外来建筑工人与尘土和汗水为伴,活动中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工具,端起志愿者们递上的一碗碗热腾腾的大头菜㸆年糕,品尝着酥脆的油赞子,手握木槌“锵锵锵”地搡年糕,体验着宁波传统年俗。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将新年的美好祝愿寄托于笔尖。在欢声笑语中,建筑工地的年味浓了起来。
“年味进工地”,是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的体现。关爱务工人员是城市的最美品格,城市需要善待外来人员,要关注那些在异地他乡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城市中的价值和地位。这是城市的责任,也是城市的义务。
“年味进工地”,是对农民工朋友们的深切关怀。对于他们来说,城市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同样需要节日的温暖和关怀。当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品尝到家乡的年味,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这无疑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馈。这种关怀和关爱不仅温暖了他们的心房,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对城市的归属感。
“年味进工地”,是对城市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而年味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将年味带到工地,不仅让外来人员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让城市的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城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魅力。
来自安徽的徐海军,在宁波已经工作7年了。他笑着说:“我1月13日上午干完活,下午就赶车回老家,正发愁没时间剪头发呢,没想到工会这就安排了剪发服务,这下我能精神抖擞地回去见家人了!”“年味进工地”是一种对劳动者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社会的责任。这种活动,让外来人员把“第二故乡”过成了“第一故乡”的模样,有温暖的关爱“他乡”也就变成了“故乡”!(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