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传承好家风,守好廉洁门

2025年01月13日14:15

来源:大河网

家风不染尘,守好廉洁门。家,本是人生最温暖的港湾,为何却成了一些领导干部跌倒的深坑?

从近期持续热播的《反腐为了人民》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中发现,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唐一军大搞权钱交易,其违纪违法问题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妻子实际控制的公司,用市场活动掩盖腐败行为;而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大肆收钱敛财,他贪腐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几乎从不亲自经手,而是通过多名“白手套”来操作,妻儿、兄弟都是他的“收款员”。两个典型案例,虽然各有其蝇营狗苟的贪腐小算盘,但却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家风不正、“祸起萧墙”乃至“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等家族式腐败。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滋养,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优良家风,传承良好家教,既关系到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也关系到一域之社风民风、一国之党风政风。如六尺巷故事的主人公张英,以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纠纷,以一部《聪训斋语》影响后人治家。由于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张英的几个儿子都有所成就。次子张廷玉的成就最大,历仕康雍乾三朝,重视建章立制,勤勉于职,廉洁奉公,是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三子张廷璐,两任江苏学政,选拔出刘纶、沈德潜等人才;六子张廷瑑,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性格诚笃,“刻苦砺行,耿介不妄取”。他们的感召力,无疑使《聪训斋语》中的谆谆教诲更具说服力。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周恩来的家风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亲属的厚爱。他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半点私利,也不允许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谋取利益,更不让亲属的家事影响国家的大事。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良好的家风,无疑是促进社会风气向善的重要催化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领导干部自身又是家人的榜样。激活家庭“廉细胞”,涵养清廉好家风,党员干部既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焦裕禄同志在去世前说,“我也没啥好留给你们的了”,可他留给家人的,是温情美好的回忆,是坚定高尚的品格,是正直清明的“焦门家风”;福建东山县委原书记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为民书记”郑培民不仅时常提醒自己,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必须做廉洁从政的模范,还经常告诫妻子“送礼就是给我们送‘错误’,坚决不能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风好,就能家道兴、仕途正;家风差,不但殃及子孙,更贻害社会。而‌治家的根本在于修身,作为一家之长,只有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从严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做清正廉洁的表率,才能传承好家风,守好廉洁门。(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