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家政市场逐渐升温。在浙江绍兴,顶班保姆、钟点保洁等服务备受欢迎,预订单量明显增多。应对需求高峰,家政中介也会采取提高待遇、错峰返乡等办法,尽可能留住人,以满足市场需求。近日,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对接活动,保障节日用工需求。对于家政等春节用工高峰行业,很多企业更是开出双倍甚至三倍的工资来留人。
国家一直强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家政领域也不例外。不可否认,“薪”是家政春节留工的基础。家政人员背井离乡,在别人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坚守岗位,付出高强度的体力与精力,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是应有的回报。提高薪资待遇,无论是按时薪计费的钟点工,还是按月结算的住家保姆,丰厚的报酬能实实在在地缓解他们对家人的愧疚,补偿不能陪伴的遗憾,也能在物质层面给予他们支撑与慰藉,让他们在异乡也能过个相对舒心的年。
然而,仅有“薪”还远远不够,“心”才是长久留住人的秘诀。对于家政人员而言,他们身处城市的各个家庭,虽忙碌于洒扫庭除、照料老幼,却时常会有漂泊之感。春节留工期间,雇主的一声真诚感谢、一个尊重的眼神,能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被认可。社区组织的一场小型慰问活动,送上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副喜庆的春联,暖的是他们的心窝。这些“心”动之举,才是他们扎根城市、春节留岗的深层动力。
事实也是如此。家政春节留工,“薪”动更要“心”动,贵在“薪”“心”相印。回首过往,一些地方和雇主只重“薪”,忽略“心”,结果得不偿失。家政人员频繁跳槽,雇主年节手忙脚乱找不到合适帮手,市场陷入混乱无序。反之,那些将人文关怀做足的范例则熠熠生辉。有的雇主不仅给予高薪,还在除夕夜邀请保姆一同守岁,分享天伦之乐。有的家政公司组织留守人员集体过年,大家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让孤独消散于欢声笑语之中。这般以真心换真心,换来的是家政人员真诚地劳动付出,换来的是春节家政市场的平稳有序。
如今,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家政服务的依赖与日俱增,家政人员早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齿轮。从更大的视野来看,春节留工,各方都需转换思路,莫让“薪”掩盖“心”,更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四季。比如,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权益保障上持续发力,用关怀为家政人员编织温暖后盾。雇主们放下偏见,给予平等尊重。家政企业深耕服务,不断营造归属感,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子女入学难、住房难等生活困扰,搭建成长晋升的平台,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之光。当“心”动的暖流在家政行业汩汩流淌,“薪”的激励方能事半功倍,春节家政用工荒将不再是难题,城市的春节也将因他们的安心守护而更加温馨祥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