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学期即将结束,按照惯例,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们举行一场期末总结会,进行本学期的总结和表彰奖励。就在前几天,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小学校四年级二班的每个孩子,收到了班主任喻培洁准备的一份特殊而且非常“食在”的期末奖励——一个大白萝卜。
在很多人记忆里,期末最熟悉的奖励大多是奖状,或者是文具、书本等奖品。但最近几年,也有不少老师们创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花式奖励”,比如亲手制作的小玩意、刮刮卡、作业免写券……但这样发“一个大萝卜”的期末奖励还闻所未闻,着实让人惊讶。但确实这样一个“大萝卜”奖励,却是孩子期待而且备受家长好评,这就又让人意外而忍俊不禁了。
期末奖励“一个大萝卜”为何备受学生期待和家长好评?该班主任喻培洁老师认为,送白萝卜的第一层意思是出于“食育”的想法,希望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第二层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孩子们“白白胖胖”、茁壮成长。而在喻老师的班级,从一年前开始就把蔬菜作为班上颁奖典礼的常客。而且,喻老师的颁奖理由也很多,绝对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有机会,只要是积极向上、有进步、有闪光点,都有入围机会。比如有的孩子乐于助人,喻老师就奖励他们一斤茄子,寓意“锲而不舍”;有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喻老师就奖励他们一包油菜,“油菜”与“有才”谐音,寓意“才华横溢”;有的孩子在比赛中获了奖,喻老师就奖励他们一株大白菜,“白”与“百”谐音,寓意“百里挑一”;有的孩子在数学口算比赛中获奖,喻老师就把一包大蒜作为奖励送给他们,“蒜”与“算”谐音,寓意“神机妙算”……
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对常见的文具、奖状、书本等寻常物没有多大兴趣,而且因为资金、数量等的限制,学校班级期末奖励也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所以,“花式奖励”的出现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新奇感和获得感,一些富有寓意和特殊意义的奖品,更给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奖励激励成长效应,由此而言,“花式奖励”可以有,而且更应该由多元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但喻老师“菜”式奖品,不仅让“花式”更别出心裁而出彩,同时“匠心独运”背后更凸显出引人关注的育人注解,那就是“花式奖励”可以有但需“花而有道”。
“花儿有道”的基础是“花式奖励”的“花”必须坚守育人原则、必须体现育人激励价值追求、必须蕴含浓厚的人性关爱与呵护。“花式奖励”可以有,但如果一味强调形式和用品多样,而忽略奖励的本质育人意义和激励成长价值,“花”而无“道”,就走向了另一面。比如你奖蔬菜瓜果,我奖小动物,他奖玩具游戏机……这些看似多元多样多方式的奖励,没准就面临着适用性、匹配度、受欢迎程度和质疑评价等的考验。有些形式花里胡哨但没有育人激励意义和价值的奖励还会走向家长质疑、学生反感、社会诟病的尴尬。
另一方面,“花儿有道”是“花式奖励”的表达主题。“食育”与蔬菜奖励完美结合,蔬菜品名蕴含 “谐音祝愿”蕴含表达育人意义,奖励蔬菜进而引导孩子爱上种植蔬菜和劳动的育人善意凸显……这些无疑是最好的奖励价值愿景。因而“花式奖励”可以有,但必须科学精准地让奖励和孩子们的接受力、理解力、表达力完美契合,必须摒守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发现、得到激励肯定的育人底线,这样才能获得奖励形式多样又能获得孩子认同和家长认可且坚固育人底蕴的“多赢”效应,最终发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成长动力、激励成长发展的育人美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