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假网站为假证“站台”,非法产业链需连根拔起

2025年01月16日15:27

来源:大河网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商铺,公开销售所谓的职业证书,且宣称可“官网查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职业技能证书、学历学位证书应有尽有,俨然形成了一条完备的非法交易链。

在这一黑色交易中,买家获取假证书易如反掌,到手的假证更是几可乱真,还配备了精心搭建的假冒验证网站,打造出看似“完美”的闭环。尽管所谓的验证网址存在诸多破绽,与正规的学信网有明显差异,可对于那些粗心大意或是不熟悉学历验证流程的用人单位而言,仍有蒙混过关的可能,这无疑给假证的流通提供了可乘之机。

办假证并非新问题,过去路边墙上的“办证”牛皮癣广告随处可见,是城市一大“顽疾”。近年来,相关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如北京西城法院审理多起涉假章假证类犯罪案件,鄂尔多斯警方斩断兜售假证章链条,应急管理部等九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行动等等。然而,在如此高压的打击态势下,假证业务在电商平台上依旧泛滥成灾,这无疑是对监管的公然挑衅,也折射出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学历、职业技能证书等是个人能力和资质的证明,假证生意的猖獗,不仅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更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真正有能力和资质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机会。在经济生产领域,假证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等,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相关部门,都绝不能对假证现象坐视不管,任其滋生蔓延。

电商平台也并非毫无作为,客服会提示“勿发敏感词”,并引导用户添加其他聊天软件好友,这表明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违规信息的存在,并采取了相应的查处措施。但现实情况是,这些规制举措已被商家轻易突破,页面展示违规业务仍能促成交易,平台的技术识别未能有效拦截。对此,电商平台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提升识别能力,一旦发现违规业务,第一时间予以阻断,并严厉处置相关账号。同时,面对商家用隐晦关键词替代“办证”等花样翻新的手段,平台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更新拦截语库,以便快速、批量处理违规信息。

从技术层面来看,精准定位违法商家并非难事,根据引流账号即可摸排。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网络上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精准筛选出与假证交易相关的线索。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语义分析等功能,能够更高效地监测和识别那些用隐晦关键词替代“办证”等违规信息。但由于假证产业链错综复杂,涉及多个环节与平台,违法商家会利用不同App之间的差异来规避监管。唯有各大App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联动围堵,对违法商家进行全方位追踪和打击,才能从源头到末梢,将整个假证产业链连根拔起。

也应看到,验证网站是假证产业的关键环节,为假证披上了一层“合法”外衣,极大地增加了假证的欺骗性和流通性。相关部门也应通过与网络服务提供商、域名注册机构等紧密协作,对这些违规网站发起凌厉攻势。

对假证产业链的打击,不仅是一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的战役,更是一次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都应提高认识,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合力,绝不姑息任何一个违法细节。(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孔德淇)

责编:赵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