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深耕“豫”事协商,齐奏“河”心强音

2025年01月17日13:50

来源:大河网

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发展大计。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1月17日在郑州召开,在中原大地的政治舞台上,将历时4天胜利完成此次群英荟萃的盛会,这是政治协商履行职责、展现担当的生动实践,以竞进之势奋跃而上,坚持用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引领民主协商,以高水平履职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持续凝聚“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磅礴合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聚焦核心议题,彰显政协使命担当。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丰富,涵盖审议工作报告、提案情况、列席人大会议、补选常委等八项议程。每一项议程都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贴人民群众心声。政协委员们通过大会提案、发言、讨论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省委部署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撑,会议报告与提案情况报告内涵深厚,值得深究。会议议程聚焦热点难点,发表真知灼见。此外,“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将继续,29名海外侨胞亦将列席,共襄盛举。

翼举长云之纵横,晴山沓兮万里新。大会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承前启后、肩负嘱托、承载期盼的“座谈会”。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参政议政是全省“科学发展”的加速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着力画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跨区域合作的最大同心圆。河南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确保粮食生产、低空经济、河南医疗等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不断升级,切实做到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纲举而目张、执本而末从。省政协需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全力打造“中部崛起”和树立“大河之南”,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始终将“农业土特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双一流建设”作为首位协商议题,并在实践探索中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机制,同步提高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另外,省政协还围绕教育、就业、文旅、养老等课题进行专题协商,切实做好民意“传声筒”,当好百姓“代言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全面而深入,会议全过程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把握协商式监督定位,科学务实地提出建议,以高水平协商、高质量建言助力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重要机构的使命与担当。

搭建协商平台,激发民主活力。省政协着眼于“导向明、覆盖广、层级多、模式新、实效足”的目标,全力擦亮“豫事协商”“畅所豫言”等履职品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构建立体式协商平台,如“豫你同行,智慧政协”等工作平台,成功搭建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让协商议政更加精准、高效。从而坚定民营企业的信心,始终反映民生、表达民意,让协商议政更加接地气。因此,政协更侧重倾听群众呼声、服务中心大局,通过深入调研、精准选题等方式,确保协商议题紧贴民情,不断拓宽协商路径,激发社会各界的民主参与热情。

数字赋能协商,拓展民主新空间。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省政协还积极探索“网上政协”与“线下政协”相结合,实现“数字之智”与“协商之治”的融合叠加。建立健全知情明政、调查研究、参政议政等数据库,开发履职二维码等创新举措,成功打破时空限制,全面拓宽协商民主的参与渠道。并且提出“清单式”建言、加强联合督办、开展常态化回头看等措施,成功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省政协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注重成果转化的实效性与高质量,从而提升政协的工作效率,提高“有声有色”的协商效能,让协商民主在“当下改”和“长久力”中切实筑牢履职根基。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河南政协积极探索,有利于最大限度把中原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守正创新,将政协履职再深度协商、反复论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政协会议就“种子芯片”、保护传统非遗、新型能源体系等项目来协商,以改革思维系统谋划、以创新举措强化落实,在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持续发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弹奏一曲新时代政协版的“黄河大合唱”,使得河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风雨同舟铸辉煌,共襄伟业再出发。在中原大地强省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河南省政协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汇聚力量,在协商民主的道路中不断探索前行,激发社会“政见”零距离,把握“新”形势,利用“新”媒体,创造“新”生活,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新篇章而贡献智慧和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金水)

责编:赵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