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激活各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促进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靠实体经济支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重要力量。坚持技能导向,推动技能强企工作,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新质生产力是一道新时代的全新命题,也是一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等改革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在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好的产业和企业,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但技能人才长期数量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9项重点任务,从激发企业积极性、支持企业培养评价、提高企业技能人才待遇、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支持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为各类技能人才加快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着眼破解现实矛盾,激发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主体作用。企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是扩大和稳定就业岗位、促进职工技能提升的主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实地调研、座谈走访,多次听取相关部门、企业、专家和地方意见基础上,《意见》提出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支持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加大企业技能人才供给、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强化技能强企资金保障等9项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问题导向,直击痛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人才强企、技能强企更有方向、更有力量、更有质量,有助于激活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池春水”,为高技能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着眼形成导向机制,为技能人才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为激发企业技能人才主动提升技能的意愿,《意见》提出“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和数字人才技能提升工作”等政策措施,无疑将增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技能人才的技能报国梦想在企业热土上拔节生长。为增强技能就业吸引力,《意见》提出“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形成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推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贡献突出者多得,将激励众多劳动者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努力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充分激发人才成长动能和创新活力,在创造中实现价值。
推动技能强企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促进政策协同,在资金、项目、金融等方面凝聚政策合力,细化落实举措,共同推动意见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使企业技能型人力资本成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技能支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