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邢台市信都大戏院灯光闪耀,艺术名家与村民同台表演,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百姓村晚”文化盛宴。
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不少村民由台下走到台上,变观众为演员。“百姓村晚”的节目精彩纷呈,唱出了百姓的丰收喜悦,舞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勤劳勇敢,生动呈现出若羌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表达了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报道,2024年,邢台市文联积极开展“百姓村晚”群众文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文艺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用文艺装点乡村。同时,依托全市文艺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彩虹桥”文艺志愿服务,全年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996场,参与的志愿者9828人次,受益群众30余万人次。
“百姓村晚”根在乡村、重在真诚,主打一个“本土化”。把农具当道具,把农活当节目,乡亲们完全是本色出演。“百姓村晚”演的是劳动之美,即使再普通的劳作,也能在这方舞台赢得满堂彩。正如网友所说,“台上老百姓的那种状态,就是自己农村生活熟悉的记忆。”“看一场‘百姓村晚’,总能被久违的质朴乡愁和泥土芬芳所治愈。”
“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火日子,让乡亲们更有奔头,更愿意为美好生活图个彩头。村里的晚会,从组织策划、节目筛选,到彩排演出、舞台布置,都是村民自己说了算。小品、戏曲、书画、傀儡戏等多样的形式,让群众鼓掌称快;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环境保护、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丰富的内容,让群众拍案叫绝。“聚是一团火”,台上台下、线上线下的群众,把那份小欢喜、小满足、小骄傲,汇聚成了正能量的滔滔江河。
毋庸置疑,“百姓村晚”的意义远不止于娱乐。它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丰富多样、编排新颖的活动内容,彰显了农民富、农村美的崭新气象。它让中华文化在乡村深深扎根,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核心,引领着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携手前行。同时,也为乡村的孩子们搭建了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让他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