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创新生态构建,推动新一代电子材料创新发展……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体制机制创新,2025年,河南省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进步不再仅仅依靠产值的增长,而是要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其内涵。河南,作为中原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正在迎来一场以“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新、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扛起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可以说,如今河南省各项经济数据的背后,承载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创新故事。
你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全省各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在郑州、洛阳等城市,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与公共服务水平,更为传统产业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正是科技创新的加持和现代化数字管理,让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如虎添翼。一批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展身手,不断推动着河南省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周口的生物医药产业,凭借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成功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济源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创新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特种钢跻身中国优特钢第一方阵,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无中生有”,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也要善于有中出新、新中求优,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枝、“新树”快成长、“大树”深扎根,推动产业整体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河南来说,传统产业占比大,加速改造传统产业,同样能孕育新动能。5G+智能矿山,实现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智慧农业,让农民用手机即可实现灌溉施肥……近年来,也正是全省上下一手加速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一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中原大地正在“以新出彩”,引领着经济社会动能之变、结构之变、气质之变。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让我们以河南省两会胜利召开为契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度耦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实现向“新”力“豫”增,高质量发展“豫”强,把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变为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现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