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先评优作为管理和激励干部的重要手段,旨在表彰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树立榜样。然而,部分单位的评先评优却出现了“吃大锅饭”的现象,人人有份、轮流坐庄,看似公平,是大家共有的“福利”,实则弊端丛生。
工作表现有优有劣,付出程度也各不相同。若是搞“平均照顾主义”,就如同把所有人都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那些努力付出、成绩斐然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积极性自然会受挫。长此以往,大家就不再壮志踌躇地追求卓越,而是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反正干多干少、好与不好,都是一样的结果,单位整体就会陷入一种“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的状态,进而滋养了更多的庸官、懒官、太平官。
想要打破这种“好坏无别、人人均沾”的局面,首先必须建立合理、具体、可量化的科学评先评优机制,从工作业绩、履职态度、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让标准清晰、可衡量,给干部精准“画像”,确保评选机制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表现。同时,要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避免因为个人关系或其他非工作因素影响评价结果,接受全体干部群众的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公正无私,让真正优秀的人“脱颖而出”。最后,还要做好评先评优的“后半篇文章”,强化评选结果的运用,让“获奖者”分享工作方法、成功经验或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共享和业务共通,让评选活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表彰行为,而是推动组织发展、激励干部积极性、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长效机制。(伏月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