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张车票,寄托着无限的乡愁。而今,过年的气氛在空气中愈酿愈醇,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回家之路。今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日均发送1275万人次。庞大的客流,不仅给铁路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由于春节前后人流骤增,出行需求集中释放,而铁路的运力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增加。这种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导致了车票的紧张,抢票软件横生。“可抢未开售车次”“提升候补成功率”“免费获得助力包”等等,表面看是“雪中送炭”,实则是利用人们急于购票的心理达到“大发横财”的目的。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也损害了购票旅客的合法权益,更践踏了车票让利于民的公益属性。
“抢票软件”宣传所谓的成功率,没有任何依据。实际情况是,12306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平台机构有合作,“抢票软件”也没有任何票源。旅客没抢到票,可能会抱怨自己运气差,因为没有任何软件承诺购票成功率会是100%,一旦抢到票又归结为加速包、助力等起的作用。对第三方平台来说,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同时,“抢票软件”在旅客购票过程中会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不仅有附加费、捆绑销售服务等“陷阱”,还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抢票软件横生的空间,不外乎在资源缺失的情况下,戳中了人们的现实性需求。铁路部门一方面应深入群众当中开展防信息泄漏警示教育,及时在网络、车站或电视屏等更新车票的信息,给旅客提供及时有效的便利;另一方面通过资源配置,下好“先手棋”,布好“先手局”,为旅客提供多项化选择,不用再求助抢票软件。媒体部门也要加大曝光力度,让旅客意识到“加速包”只是噱头,切勿轻信。网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规范互联网领域市场竞争秩序,净化春运车票的购票环境。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外挂式”抢票看似无伤大雅,实则贻害无穷。一旦这种方式被认可并成为常态,盲目抢占票源、肆意加价销售的现象将会愈演愈烈,最终受苦的还是旅客。不妨从自我做起,抵制非法抢票软件,共同守护好公平、和谐的购票环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