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深入,平时的各类检查考核明显减少,然而,一些地方在年度考核过程中仍存在变形走样的情况,检查重形式轻内容、重痕迹轻实绩、重数量轻质量,检查督促反倒成了工作提升的“阻碍”。
有的检查时要求台账“规范化”,实际却是不考虑实际的全部“纸质化”,只图“面上好看”,无论是图片表格还是汇报文字,手机APP数据还是网页版系统内容,都要打印出来以便查阅,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工作量”,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有的没有提前做好“功课”,考核人员对考核内容掌握不够,没有设计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对所检查的乡镇、村组完全不了解,检查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受检单位“一头雾水”,考核也无法真正“考准考实”。有的检查时喜欢摆“架子”,经常“想一出是一出”,提一些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合的要求,看资料时盯着每一处“痕迹”,只看标准不听解释,实地检查时却走马观花,心不在焉。
考核查“痕迹”不如重“实绩”,问题“找得准”才能“改得实”。要少用“标准答案”,多考虑“因地制宜”。把结果公平与过程合理充分结合,把考核细则与当地实际充分结合,避免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将考核的“条条框框”与成绩的“点点滴滴”一一对应,科学化、人性化地适当调整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让考核更有针对性,结果更有说服力、更有可信度。(马鑫纯/文 钱静洁/图)